《奉祠太一》
时间: 2025-01-24 17:1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祠太一
作者:葛立方 〔宋代〕
冬冬鼛鼓不勤民,
幻出琳宫远世尘。
风咽呗声金殿邃,
日移幡影石坛新。
云軿摇曳来三境,
雾帐凄迷妥十神。
堪笑茂陵成左计,
虚将枣脯候秋春。
白话文翻译:
冬天的鼛鼓声响却不再勤快地召集百姓,
幻化出的琉璃宫殿远离了世间的尘埃。
风中传来微弱的歌声,金色殿宇显得深邃,
太阳的移动使得旗帜的影子在石坛上焕然一新。
云车摇曳着来到三界,
雾帷朦胧中十位神明显得格外迷离。
可笑的是,茂陵的名声已成了左边的笑话,
空虚地等待着枣脯的丰收,只等秋冬的时节。
注释:
- 鼛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主要用于祭祀、庆典等场合。
- 琳宫:指美丽的宫殿,常用来形容神仙居所。
- 呗声:即歌声,含有婉转动听的意思。
- 幡影:指旗帜的影子,象征着神圣或仪式。
- 云軿:云彩装饰的车,古代神明的坐车。
- 茂陵:指汉武帝的墓,象征权力和荣耀。
- 枣脯:用枣子制成的干果,象征丰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字维岳,号若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次祭祀活动中创作,表达对神明的敬仰与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同时也反映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奉祠太一》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宏伟而又幻化的宗教场景。开篇以“冬冬鼛鼓不勤民”引入,展现出一幅祭祀的画面,鼓声虽然响起,但似乎缺乏了往日的热烈,暗喻社会对传统祭祀的逐渐淡漠。接着“幻出琳宫远世尘”,通过“琳宫”的描绘,给予了诗歌一种梦幻的色彩,表现出神明居所的遥远与世俗生活的隔绝。
诗的中段刻画了祭祀仪式的氛围,“风咽呗声金殿邃”,风中传来的呗声让人感受到神秘的氛围,金殿的深邃则象征着神秘莫测的神灵。而“日移幡影石坛新”则通过自然变化的描写,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常的哲理。
最后几句“堪笑茂陵成左计,虚将枣脯候秋春”,以茂陵作为对比,表达了人们对荣耀的追求是多么的错误与虚妄,暗示着对于物质丰收的执念与对精神世界的忽视,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讽。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从敬仰逐渐转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冬冬鼛鼓不勤民”:冬天的鼓声响起,却没有召集百姓,表现出祭祀的冷淡。
- “幻出琳宫远世尘”:描绘出神秘的琉璃宫殿,远离尘世喧嚣,象征神性的超脱。
- “风咽呗声金殿邃”:微弱的歌声在金色殿堂中回荡,增加了神秘感。
- “日移幡影石坛新”:日光变化使得旗帜的影子在石坛上显得焕然一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云軿摇曳来三境”:云车摇曳,象征着神明的降临,带来三界的神秘。
- “雾帐凄迷妥十神”:雾气弥漫,十位神明显得朦胧,增添了神秘的气氛。
- “堪笑茂陵成左计”:讽刺茂陵的辉煌成了一个笑谈,揭示虚幻的荣耀。
- “虚将枣脯候秋春”:空虚地等待丰收,反映出对物质的执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琉璃宫比作理想中的神圣空间。
- 拟人:通过“风咽呗声”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出现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文化的敬仰与对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批判,反映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鼛鼓:象征祭祀与传统。
- 琳宫:象征理想与神圣。
- 金殿:象征辉煌与神秘。
- 云軿:象征神明的降临与神圣。
- 茂陵:象征权力与虚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琳宫”象征着什么?
- A. 世俗生活
- B. 理想与神圣
- C. 物质享受
-
“冬冬鼛鼓不勤民”中的“勤”字意思是?
- A. 忙碌
- B. 召集
- C. 努力
-
诗中提到的“茂陵”是指?
- A. 汉武帝的墓
- B. 一种植物
- C. 一个地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奉祠太一》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前者展现了对神明的崇拜与世俗的批判,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均有独特之处,反映了不同的精神追求与审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