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八咏·李白醉酒》

时间: 2025-02-04 13:34:57

殿前伸脚时,奴视高力士。

群阉旁吐舌,翰林醒不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殿前伸脚时,奴视高力士。
群阉旁吐舌,翰林醒不醉。

白话文翻译:

在殿前伸腿的时候,侍者看着高力士。
一群宦官在旁边吐舌头,翰林院的学士却清醒得没有醉倒。

注释:

  • 殿前:指皇宫的前殿,通常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 伸脚:此处指放松身体,可能是饮酒后的随意举动。
  • :指侍者或仆人,古代对低级别人称的称呼。
  • 高力士:历史上著名的宦官,因其权势而被人们广泛知晓。
  • 群阉:指宦官们,因其性别特征而被戏称为“阉”。
  • 吐舌:表达轻蔑或嘲讽之意。
  • 翰林:指翰林院的学士,是古代负责撰写文书的官员,通常为文人雅士。

典故解析:

  • 高力士:高力士是唐代著名宦官,曾因权势而影响国家政事。他的形象常被后人用来象征宦官的专权与腐败。
  • 翰林院:翰林院是古代中国的文学机构,负责撰写和编辑文书,翰林学士们通常是当时的文人精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以作品清雅见称。他的诗多描绘士人的生活,关注社会现象,风格含蓄而寓意深远。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酒后,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宦官权势的讽刺与对文人清醒状态的自省,反映了社会风气的扭曲。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宦官与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殿前伸脚”这一细节,生动地呈现出饮酒后的放松状态,展现了当时士人所面临的权力压迫。在“奴视高力士”中,诗人不仅描绘了权力的象征——高力士的形象,还反映了侍者的无奈与屈从,暗示了社会的等级压迫。“群阉旁吐舌”则进一步揭示了宦官的轻蔑与嘲讽,表现出他们对文人的优越感。而“翰林醒不醉”则表现出诗人自我警醒的态度,尽管周围充满了混乱与腐败,他依然保持了清醒与理智。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思考与自我反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殿前伸脚时”:在殿前放松的姿态,暗示了饮酒后的放松与自由。
    • “奴视高力士”:侍者看向高力士,体现了对权力的依附与无奈。
    • “群阉旁吐舌”:宦官们的嘲弄,显示出他们的轻蔑态度。
    • “翰林醒不醉”:文人保持清醒,表现出对时局的清晰认识。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中“奴视”与“翰林醒”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突。
    • 隐喻:高力士作为权力的象征,隐喻了宦官对社会的控制。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揭示了权力与文化之间的矛盾,表现出对士人自我警醒的赞美,同时对社会腐败的深刻批判。

意象分析:

  • 殿前:象征着权力的中心。
  • 高力士:象征着宦官权力的象征与个人权利的剥夺。
  • 翰林:代表着知识与文化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力士”指的是谁?
    A. 一位武将
    B. 一位宦官
    C. 一位文人

  2. “群阉旁吐舌”中“群阉”是指什么?
    A. 文人
    B. 宦官
    C. 侍者

  3. 诗中的“翰林”代表什么?
    A. 农民
    B. 商人
    C. 文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仙歌》:同样描绘了饮酒后的情景,表现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豪放与对权力的不屑。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姚勉在对饮酒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常表现豪放而奔放的情感,而姚勉则更侧重于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