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底雪知峰,楼头着寓翁。
梅方开萼绿,桃已亚枝红。
斟浅偏劳劝,眠迟不受烘。
锦城春在眼,何暇问蚕丛。
白话文翻译:
在楼下,雪覆盖了山峰;楼上,住着一位老者。
梅花刚刚开出绿萼,桃花却已在枝头显现红色。
斟酒的杯子虽小,我却不愿多劝;睡觉时我迟迟不肯离开温暖的被窝。
锦城的春天就在眼前,何必再去询问蚕桑的事呢?
注释:
- 楼底:楼的底部,这里指楼下。
- 雪知峰:雪覆盖了山峰,形容景色的静谧。
- 寓翁:住在楼上的老人,寓意深厚。
- 梅方开萼绿:梅花刚刚开出绿萼,形象生动。
- 桃已亚枝红:桃树的花已在枝头绽放,意指春天的到来。
- 斟浅:斟酒的杯子不深,形容酒量少。
- 偏劳劝:特意去劝酒。
- 眠迟不受烘:睡得很晚,不愿意起床。
- 锦城:指的是成都,因其美丽如锦,春天的美好让人沉醉。
- 蚕丛:蚕桑,是指养蚕的事情,古代农人的主要事务。
典故解析:
- 梅花和桃花:梅花象征坚韧不拔,桃花则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锦城:古代对成都的美称,意指其繁华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钺,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工诗善词,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语言清丽,意境悠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在夜晚独坐时,目睹窗外的景色,感受到春意盎然,借此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惬意。开篇以“楼底雪知峰”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夜晚。接着,通过梅花与桃花的对比,展示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梅花开得迟缓而优雅,而桃花则早早绽放,象征着不同的生命节奏。
“斟浅偏劳劝,眠迟不受烘”一句,诗人道出自己对饮酒和休息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美好时光不应被打扰。最后以“锦城春在眼”结束,强调了春天的美丽就在眼前,而不必去烦恼世俗的琐事。这种淡泊明志的态度,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豁达。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底雪知峰:在楼下,雪覆盖了山峰,暗示了冬天的结束。
- 楼头着寓翁:楼上有一位老者,寓意对生活的感悟与沉淀。
- 梅方开萼绿:梅花刚刚开出新芽,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桃已亚枝红:桃花已在枝头盛开,表现春天的生机。
- 斟浅偏劳劝:酒杯虽小,劝酒却显得格外用心,表现出洒脱。
- 眠迟不受烘:睡觉时迟迟不愿起身,体现出一种安逸。
- 锦城春在眼:锦城的春天美好可见,令人陶醉。
- 何暇问蚕丛:不再关注世俗的琐事,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楼底雪知峰”比喻冬天的结束,春天的来临。
- 对仗:如“梅方开萼绿,桃已亚枝红”,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倡导一种悠闲自适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清高。
- 桃花:象征生机与希望。
- 雪:象征冬天的宁静与沉寂。
- 锦城:象征繁华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楼底雪知峰”中的“雪”指代什么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
“梅方开萼绿,桃已亚枝红”中,梅花与桃花分别象征什么?
A. 寒冷与温暖
B. 坚韧与生机
C. 过去与未来
D. 伤感与快乐 -
诗的最后一句“何暇问蚕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忧虑
B. 超然
C. 愤怒
D. 忍耐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洪钺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生活态度的结合,但洪钺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而王维则注重秋天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