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从化景三首 其一 风门仙迹》

时间: 2025-01-26 23:32:06

仙媛昔餐霞,依止此山曲。

不见承鸾踪,空馀春草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从化景三首 其一 风门仙迹
仙媛昔餐霞,依止此山曲。
不见承鸾踪,空馀春草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女曾经在这片山曲中享用仙霞的场景。如今只剩下春草绿意,承载着她的踪迹却已难觅。

注释

  • 仙媛:仙女,指神话中居住在仙界的女性。
  • 餐霞:吃霞,指仙女享用天上的云霞。
  • 承鸾:承载凤凰之意,古代传说中凤凰常常作为仙女的坐骑。
  • 春草绿:春天的草木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邦璘,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追求隐逸和自然的风潮。诗人通过描绘风景,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淡泊。

诗歌鉴赏

黎邦璘的《咏从化景三首 其一 风门仙迹》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山曲场景。诗的开头“仙媛昔餐霞”,通过“仙媛”这个意象,瞬间引入了一个神秘而优雅的角色,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她在青山绿水间的轻盈身影。接着“依止此山曲”,则使得仙女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构建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然而,随着“承鸾踪”的消失,诗人将视线移向了现实的空虚。诗中“空馀春草绿”一句,似乎在唤起一种失落感,尽管春草依旧生机勃勃,但仙女的踪迹已难以寻觅。这样的对比不仅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简单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仙境的追求。通过描绘仙女的幻影,诗人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自然的永恒结合在了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仙媛昔餐霞:描述仙女曾经享用云霞,暗示此地曾经的美好。
    2. 依止此山曲:表示仙女依偎在这个山曲,增强了山水的生动性。
    3. 不见承鸾踪:承鸾指代仙女的坐骑,暗示她的消失,带来一丝惆怅。
    4. 空馀春草绿:尽管春草依旧繁盛,但仙女的踪迹已不复存在,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女比喻为自然的精灵,强调其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餐霞”与“承鸾”的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仙媛:象征着高洁、优雅的理想化女性形象。
  • :象征着美好、虚幻的事物。
  • 春草:代表生命的延续与大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仙媛”指代什么?

    • A. 一位普通女子
    • B. 仙女
    • C. 山神
    • D. 春天的花
  2. 诗中提到的“承鸾”指代什么?

    • A. 一种花
    • B. 仙女的坐骑
    • C. 一种鸟
    • D. 一种乐器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赞美春天
    • B. 怀念逝去的美好
    • C. 讲述一个神话故事
    • D. 描绘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静谧的意境;而黎邦璘的诗则融合了仙女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
  • 李白《庐山谣》:强调山水之壮丽,情感更加激昂,而黎邦璘的作品则在哀愁与怀念中流露出一份淡淡的惆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艺术与思想》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咏从化景三首 其一 风门仙迹》的深刻内涵以及黎邦璘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