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怀》

时间: 2025-02-04 16:16:13

东风吹雨半斜斜,青草池塘忆谢家。

池李山桃谩春色,伤心不见洛城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书怀
作者: 卫博 〔宋代〕

东风吹雨半斜斜,
青草池塘忆谢家。
池李山桃谩春色,
伤心不见洛城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东风带着细雨轻轻吹拂,
我在青草池塘旁回忆起谢家。
池边的李树和山上的桃花虽然春意盎然,
但让我心伤的是看不见洛城的花。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风:指春天的暖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吹雨半斜斜:形容春雨细细地斜着飘落,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春天气氛。
  • 青草池塘:指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青草与池塘相呼应。
  • 谢家:指谢灵运,东晋时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而著称。
  • 池李山桃:指池边的李树和山上的桃花,象征春天的景色。
  • 洛城花:指洛阳城的花,表现出作者对洛阳美景的怀念。

典故解析:

  • 谢家:谢灵运的家族以诗歌著称,代表了当时文人的风采与自然的和谐。
  • 洛城:洛阳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化名城,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景色赞美有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博,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映射心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作者在春天的美景中,思绪涌动,回忆故人和往昔的繁华,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缺失的感伤。

诗歌鉴赏:

《春日书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在这首诗中,卫博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同时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忧愁。诗的开头“东风吹雨半斜斜”通过生动的描写,描绘出一个温柔而细腻的春天场景,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青草池塘忆谢家”,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也引发了对谢家的追忆,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感受。

第三句“池李山桃谩春色”写春天的生机与繁华,李树和桃花的盛开让人陶醉。然而,最后一句“伤心不见洛城花”则转向了内心的失落与伤感,洛城花的缺失让诗人倍感失落,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风吹雨半斜斜:春风细雨,营造出春天的温暖,半斜的雨势更显得柔和。
  2. 青草池塘忆谢家:在这样美好的春日,诗人不禁想起谢灵运,表现出对文人雅士的向往。
  3. 池李山桃谩春色:池边的李树和山上的桃花盛开,春意浓厚,然而诗人的心情却未必与之相符。
  4. 伤心不见洛城花:对洛阳花的怀念与失落,表达了对故地的思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与细雨比作柔和的春日。
  • 对仗:如“池李山桃”与“洛城花”,形成鲜明的景物对比。
  • 拟人:春天的景色似乎在与人对话,传达出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情感真挚且深邃,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 青草:代表自然的复苏与生命的力量。
  • 池塘: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谢家:承载着对文化与文人精神的向往。
  • 洛城花: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风”是指什么季节的风?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诗人回忆的对象是哪个著名的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灵运
    • D. 白居易
  3. 最后一句“伤心不见洛城花”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卫博的《春日书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描绘春日景象,但卫博侧重个人感情的抒发,而杜甫则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