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咏摺叠扇)》

时间: 2025-02-04 16:30:25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

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

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咏摺叠扇)
作者: 朱翌 〔宋代〕
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
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
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
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把精美的折扇,形象地表现了扇子的轻盈与优雅。诗中提到“宫纱蜂趁梅”,形容扇面上的花纹细腻如同梅花,令人心生喜爱。“宝扇鸾开翅”则暗喻扇子的华美,像美丽的鸾鸟展翅飞翔。接着,诗人通过“数摺聚清风”表达了扇子折叠后能够聚集清凉的风,而“一捻生秋意”则让人感受到一丝秋天的气息。最后几句描绘了扇子轻盈的姿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不舍。

注释

  • 宫纱:一种轻薄的纱,常用于制作扇子。
  • 蜂趁梅:比喻扇子上的图案如同蜜蜂追逐梅花般精致。
  • 宝扇:指华丽的扇子。
  • 鸾开翅:鸾是一种神话中的美丽鸟,象征优雅与华丽。
  • 云母:一种矿物,常用作扇子的材料,形状轻薄透明。
  • 琼枝细:琼指美玉,形容扇子优雅的线条。
  • 玉连环:比喻扇子的结构精美如玉制的连环。
  • 飞花坠:形容扇子轻盈如花瓣般飘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词人,生平事迹鲜见于史册,但他的词作以细腻生动、意境优美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雅士们注重生活情趣和审美情感的时期。折扇作为当时文人雅士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承载了社会的文化风尚。

诗歌鉴赏

朱翌的《生查子(咏摺叠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把折扇的美丽。全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开头两句通过“宫纱”和“宝扇”将扇子的材质和华丽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前者的轻盈与后者的华贵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接下来的“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则巧妙地将自然的清凉与秋天的气息融入到扇子的使用中,给人以清新之感。此外,摇曳的“云母轻”和袅袅的“琼枝细”让人感受到扇子在风中的轻盈,仿佛能听到扇子轻轻扇动时的低语。最后一句“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则表达了对这把扇子的珍惜,似乎在提醒人们要小心呵护这份美好,不愿意让它轻易流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宫纱蜂趁梅:扇面上的花纹如同蜜蜂追逐梅花般精致,体现了扇子的精美。
  2. 宝扇鸾开翅:扇子华丽如鸾鸟展翅,自然流露出优雅的气息。
  3. 数摺聚清风:扇子经过多次折叠,能聚集清凉的风。
  4. 一捻生秋意:轻轻一拨扇子,便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5. 摇摇云母轻:扇子轻盈,摇动时如云母般轻柔。
  6. 袅袅琼枝细:扇子的细腻与优雅如同美玉的枝条。
  7. 莫解玉连环:不想让扇子如连环般轻易解散。
  8. 怕作飞花坠:担心这份美好如花瓣般飘落,不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扇鸾开翅”,将扇子比作美丽的鸟,增加了形象性。
  • 拟人:如“摇摇云母轻”,赋予扇子轻盈的动作,增强了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摇摇云母轻,袅袅琼枝细”,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热爱,尤其是通过描述折扇这一日常物品,反映出诗人对优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纱:象征轻盈与华美。
  • 宝扇:代表珍贵与优雅。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舒适。
  • 秋意:寄托了对时间流逝与季节变迁的感慨。
  • 玉连环:象征美好事物的珍贵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宫纱”象征什么?

    • A. 严肃
    • B. 轻盈与华美
    • C. 寒冷
  2. “数摺聚清风”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丰收
    • B. 清凉的风
    • C. 灰暗的天气
  3. 诗中“玉连环”所传达的意思是?

    • A. 美好事物的珍贵与脆弱
    • B. 历史的悠久
    •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 苏轼的《水调歌头》: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