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3:19:39

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

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

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

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关斋诗三首 其二 支遁 〔魏晋〕

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

白话文翻译:

三次悔悟开启了前朝的记忆,两次忏悔伴随着中夜的时光。鸟儿警告着明亮的早晨,准备礼仪以安息神秘的劳役。庭院中的宾客离去,飘摇随风而去。在岔路口徘徊,挥手告别内心的分析。轻车疾驰在田野中,习习的风如电击般掠过。放下心中的执念,缓缓行走,金杖轻轻震动。引领目光望向远行的征人,积聚着孤独的思念和遗憾。哎呀,形体并非我,外在世界已然寂静。吟咏回到虚无的房间,守护着真实的自我,玩味着深奥的秘密。虽然不是一次往复的旅行,暂且以闲适来自我解脱。

注释:

  • 三悔启前朝:指三次悔悟开启了过去的记忆。
  • 双忏暨中夕:两次忏悔伴随着中夜的时光。
  • 鸣禽戒朗旦:鸟儿警告着明亮的早晨。
  • 备礼寝玄役:准备礼仪以安息神秘的劳役。
  • 萧索庭宾离:庭院中的宾客离去。
  • 飘遥随风适:飘摇随风而去。
  • 踟蹰歧路嵎:在岔路口徘徊。
  • 挥手谢内析:挥手告别内心的分析。
  • 轻轩驰中田:轻车疾驰在田野中。
  • 习习陵电击:习习的风如电击般掠过。
  • 息心投佯步:放下心中的执念,缓缓行走。
  • 零零振金策:金杖轻轻震动。
  • 引领望征人:引领目光望向远行的征人。
  • 怅恨孤思积:积聚着孤独的思念和遗憾。
  • 咄矣形非我:哎呀,形体并非我。
  • 物外固已寂:外在世界已然寂静。
  • 吟咏归虚房:吟咏回到虚无的房间。
  • 守真玩幽赜:守护着真实的自我,玩味着深奥的秘密。
  • 虽非一往游:虽然不是一次往复的旅行。
  • 且以闲自释:暂且以闲适来自我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支遁(约314-366),字道林,东晋时期的著名僧人、文学家,擅长诗文,尤以佛教诗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佛教思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支遁在魏晋时期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心灵安宁的普遍心态。诗中通过悔悟、忏悔、孤独思念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悔悟和忏悔为起点,通过描绘清晨的鸟鸣、庭院的离别、岔路口的徘徊等场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超脱。诗中“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形体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支遁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悔启前朝:三次悔悟开启了过去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悔悟。
  2. 双忏暨中夕:两次忏悔伴随着中夜的时光,强调了作者在夜晚的忏悔和内心的净化。
  3. 鸣禽戒朗旦:鸟儿警告着明亮的早晨,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新的机会。
  4. 备礼寝玄役:准备礼仪以安息神秘的劳役,表达了作者对神秘事物的敬畏和尊重。
  5. 萧索庭宾离:庭院中的宾客离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孤独感。
  6. 飘遥随风适:飘摇随风而去,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态度。
  7. 踟蹰歧路嵎:在岔路口徘徊,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犹豫和选择。
  8. 挥手谢内析:挥手告别内心的分析,表达了作者放下执念的决心。
  9. 轻轩驰中田:轻车疾驰在田野中,描绘了作者追求自由的行动。
  10. 习习陵电击:习习的风如电击般掠过,形容了风的迅猛和作者内心的激荡。
  11. 息心投佯步:放下心中的执念,缓缓行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12. 零零振金策:金杖轻轻震动,象征着作者内心的震动和觉醒。
  13. 引领望征人:引领目光望向远行的征人,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14. 怅恨孤思积:积聚着孤独的思念和遗憾,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遗憾。
  15. 咄矣形非我:哎呀,形体并非我,表达了作者对形体的超然态度。
  16. 物外固已寂:外在世界已然寂静,强调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17. 吟咏归虚房:吟咏回到虚无的房间,表达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18. 守真玩幽赜:守护着真实的自我,玩味着深奥的秘密,强调了作者对真实和深奥的追求。
  19. 虽非一往游:虽然不是一次往复的旅行,表达了作者对旅行的态度。
  20. 且以闲自释:暂且以闲适来自我解脱,强调了作者的闲适和自我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习习陵电击”中,将风比作电击,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鸣禽戒朗旦”中,将鸟儿拟人化,赋予其警告的特性。
  • 对仗:如“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中,通过数字和动作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通过悔悟、忏悔、孤独思念等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诗中“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形体的超然态度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禽: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新的机会。
  • 庭宾离: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增添了孤独感。
  • 歧路嵎:象征着内心的犹豫和选择。
  • 轻轩:象征着追求自由的行动。
  • 习习风:象征着内心的激荡。
  • 金策:象征着内心的震动和觉醒。
  • 征人:象征着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 虚房:象征着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三悔启前朝”中的“三悔”指的是什么? A. 三次悔悟 B. 三次忏悔 C. 三次离别 D. 三次选择 答案:A

  2. 诗中“鸣禽戒朗旦”中的“鸣禽”象征着什么? A. 新的一天的开始 B. 离别的场景 C. 内心的犹豫 D. 追求自由的行动 答案:A

  3. 诗中“咄矣形非我”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对形体的超然态度 B. 对世俗的执着 C. 对远方的向往 D. 对内心的犹豫 答案:A

  4. 诗中“吟咏归虚房”中的“虚房”象征着什么? A. 精神世界的追求 B. 世俗的执着 C. 远方的向往 D. 内心的犹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支遁的其他佛教诗作,如《咏怀诗》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佛教思想和艺术风格。
  • 其他魏晋时期的诗人,如陶渊明、王羲之等,他们的作品也体现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但支遁的诗更侧重于佛教思想的表达,而陶渊明的诗则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支遁诗集》:收录了支遁的诗作,可以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
  • 《魏晋诗选》:收录了魏晋时期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 《佛教与中国文学》:探讨了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深入了解支遁诗歌的佛教背景。

相关诗句

三悔启前朝,双忏暨中夕。下一句是什么

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上一句是什么

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下一句是什么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上一句是什么

萧索庭宾离,飘遥随风适。下一句是什么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上一句是什么

踟蹰歧路嵎,挥手谢内析。下一句是什么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上一句是什么

轻轩驰中田,习习陵电击。下一句是什么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上一句是什么

息心投佯步,零零振金策。下一句是什么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上一句是什么

引领望征人,怅恨孤思积。下一句是什么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上一句是什么

咄矣形非我,物外固已寂。下一句是什么

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上一句是什么

吟咏归虚房,守真玩幽赜。下一句是什么

虽非一往游,且以闲自释。上一句是什么

三悔启前朝,下一句是什么

双忏暨中夕。上一句是什么

双忏暨中夕。下一句是什么

鸣禽戒朗旦,上一句是什么

鸣禽戒朗旦,下一句是什么

备礼寝玄役。上一句是什么

备礼寝玄役。下一句是什么

萧索庭宾离,上一句是什么

萧索庭宾离,下一句是什么

飘遥随风适。上一句是什么

飘遥随风适。下一句是什么

踟蹰歧路嵎,上一句是什么

踟蹰歧路嵎,下一句是什么

挥手谢内析。上一句是什么

挥手谢内析。下一句是什么

轻轩驰中田,上一句是什么

轻轩驰中田,下一句是什么

习习陵电击。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