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八日诗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57:06

大块挥冥枢,昭昭两仪映。

万品诞游华,澄清凝玄圣。

释迦乘虚会,圆神秀机正。

交养卫恬和,灵知溜性命。

动为务下尸,寂为无中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八日诗三首 其一 作者:支遁 〔魏晋〕

大块挥冥枢,昭昭两仪映。 万品诞游华,澄清凝玄圣。 释迦乘虚会,圆神秀机正。 交养卫恬和,灵知溜性命。 动为务下尸,寂为无中镜。

白话文翻译:

大自然挥动着深邃的枢纽,明亮的两仪相互映照。 万物在华美的世界中诞生,清澈凝聚成玄妙的圣境。 释迦牟尼佛乘虚而会,圆融的神灵展现完美的机缘。 相互滋养保持恬静和谐,灵性的知识流淌于生命之中。 动态的行为致力于下界的实践,静态则如同无中的明镜。

注释:

  • 大块:指大自然。
  • 冥枢:深邃的枢纽,指宇宙的根本原理。
  •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
  • 万品:万物。
  • 游华:在华美的世界中游走。
  • 澄清凝玄圣:清澈凝聚成玄妙的圣境。
  • 释迦:指释迦牟尼佛。
  • 乘虚会:乘虚而会,指佛的智慧与众生相会。
  • 圆神秀机正:圆融的神灵展现完美的机缘。
  • 交养卫恬和:相互滋养保持恬静和谐。
  • 灵知溜性命:灵性的知识流淌于生命之中。
  • 动为务下尸:动态的行为致力于下界的实践。
  • 寂为无中镜:静态则如同无中的明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支遁(约314-366),字道林,东晋时期的佛教僧人、文学家。他精通佛学,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支遁的诗作多融合佛教思想与文学艺术,表达了对宇宙、生命和佛法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支遁《咏八日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反映了作者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宇宙万物的宏观把握。诗中通过对自然、佛法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宇宙的运行和生命的本质。首句“大块挥冥枢,昭昭两仪映”描绘了宇宙的根本原理和天地阴阳的相互映照,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万物、佛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秩序的思考。诗中的“澄清凝玄圣”、“圆神秀机正”等词句,充满了佛教哲学的意味,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融合了佛教思想与文学艺术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块挥冥枢,昭昭两仪映”:描绘了宇宙的根本原理和天地阴阳的相互映照,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2. “万品诞游华,澄清凝玄圣”:通过对万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3. “释迦乘虚会,圆神秀机正”:描绘了佛的智慧与众生相会,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4. “交养卫恬和,灵知溜性命”:表达了相互滋养保持恬静和谐,灵性的知识流淌于生命之中的思想。
  5. “动为务下尸,寂为无中镜”:描绘了动态的行为致力于下界的实践,静态则如同无中的明镜,展现了作者对动静相宜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块挥冥枢”中的“大块”比喻大自然,“冥枢”比喻宇宙的根本原理。
  • 拟人:如“释迦乘虚会”中的“乘虚会”拟人化地描绘了佛的智慧与众生相会。
  • 对仗:如“动为务下尸,寂为无中镜”中的“动”与“寂”、“下尸”与“无中镜”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宇宙秩序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佛法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秩序的探索,以及对动静相宜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大块:比喻大自然,象征宇宙的根本原理。
  •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象征宇宙的秩序。
  • 万品:万物,象征生命的多样性。
  • 澄清凝玄圣:清澈凝聚成玄妙的圣境,象征生命的本质。
  • 释迦:指释迦牟尼佛,象征佛的智慧。
  • 圆神秀机正:圆融的神灵展现完美的机缘,象征佛法的完美。
  • 交养卫恬和:相互滋养保持恬静和谐,象征生命的和谐。
  • 灵知溜性命:灵性的知识流淌于生命之中,象征生命的灵性。
  • 动为务下尸:动态的行为致力于下界的实践,象征动态的实践。
  • 寂为无中镜:静态则如同无中的明镜,象征静态的明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大块挥冥枢”中的“大块”指的是什么? A. 大自然 B. 大石头 C. 大地 D. 大山

  2. 诗中的“两仪”指的是什么? A. 天地 B. 阴阳 C. 日月 D. 山水

  3. 诗中的“释迦乘虚会”中的“释迦”指的是谁? A. 释迦牟尼佛 B. 释迦族人 C. 释迦山的佛 D. 释迦国的国王

  4. 诗中的“动为务下尸”中的“动”指的是什么? A. 动态的行为 B. 动态的思想 C. 动态的情感 D. 动态的实践

答案:

  1. A
  2. B
  3. A
  4.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支遁的其他诗作,如《咏怀诗》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佛教思想与文学艺术的融合。
  • 其他佛教诗人的作品,如慧远的《庐山诗》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佛教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 支遁的《咏八日诗三首》与慧远的《庐山诗》对比,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佛教诗歌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支遁诗集》:收录了支遁的诗作,可以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佛教思想。
  • 《佛教诗歌研究》:研究佛教诗歌的专著,可以了解佛教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