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大史 其三》
时间: 2025-04-29 10:1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吴大史 其三》
职重军咨筹笔忙,
使君原说不寻常。
豪情直欲无王猛,
儒述还羞学孔光。
决策最工前著借,
待时端合善刀藏。
循良自具千秋业,
莫恨池经夺凤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军政事务中忙碌的状态,认为这位使者的言辞并非常人所能及。诗人心中怀有豪情壮志,愿意效仿王猛,但又觉得儒家经典的内容让他感到羞愧;他认为做决策最重要的是借鉴前人的智慧,而在适当的时机再出手就如同藏匿锋利的刀剑。诗人相信,正直的人才会有千秋伟业,不必怨恨那些因池水而失去凤凰的人。
注释:
- 职重:职责重大。
- 军咨:军政事务的咨询。
- 使君:指某位官员或使者。
- 王猛:东汉时期的政治家,以果敢著称。
- 孔光:意指孔子的学说,强调儒家的正统性。
- 决策最工:做决策时最重要的是借鉴他人的经验。
- 善刀藏:比喻在合适的时机出手。
- 循良:指正直之人,能成大业。
- 池经:可能指某种因缘而失去机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殷葆诚,清代诗人,以其诗词和散文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该诗是在清代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创作的,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述,表达对时局的思考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提及,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个人理想的抒发。诗的开头以“职重军咨筹笔忙”引入,展现出诗人身处复杂政局的忙碌状态,随后提到的“使君原说不寻常”,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感受,感到当权者的言论与常人不同,隐含着对政治的反思。
在“豪情直欲无王猛”中,诗人表达了对王猛那种果敢精神的向往,渴望能像他一样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然而,接下来的“儒述还羞学孔光”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想要追求功名,另一方面又因儒家价值观而感到羞愧。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到决策的重要性,强调了在适当的时机出手的智慧,体现了他对政治与决策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莫恨池经夺凤凰”,既是对他人失败的宽慰,也是对自身理想的坚定,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职重军咨筹笔忙:工作繁重,军政事务需要思考和写作,暗示责任重大。
- 使君原说不寻常:使者的言辞超出常人,表明诗人对其看法的重视。
- 豪情直欲无王猛:诗人豪情壮志,向往王猛的风范。
- 儒述还羞学孔光:对儒家经典的尊重与自我怀疑的矛盾。
- 决策最工前著借:强调决策的智慧,借鉴前人的经验。
- 待时端合善刀藏:在适当时机出手,隐喻深藏不露的智慧。
- 循良自具千秋业:强调正直之人能成就伟业。
- 莫恨池经夺凤凰:对他人失去机会的宽慰与对未来希望的坚定。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表达的生动性,如“决策最工前著借,待时端合善刀藏”中的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的语言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事务的关注,个人理想与儒家观念的冲突,以及对未来成就的期望,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猛:象征果敢与决断。
- 孔光:象征儒家传统与道德约束。
- 刀藏:象征潜力与时机的把握。
- 凤凰:象征理想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猛”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中提到的“孔光”主要代表什么?
A. 军事才能
B. 儒家学说
C. 政治改革
D. 文学成就 -
“莫恨池经夺凤凰”中的“凤凰”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与成就
C. 权力
D. 知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殷葆诚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的豪放与殷葆诚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着重于个人的情感释放,而殷葆诚则更倾向于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