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楚州淮阴娑罗木,霜露荣倅今何如。
能令草木死不枯,当时为有北海书。
荒碑侵苔藓山湿,尚写墨本传东吴。
白话文翻译:
楚州的淮阴有娑罗树,霜露滋润它如今如何?
能够让草木死而不枯的,恐怕是因为当时有北海的书信。
荒凉的碑石被苔藓覆盖,仍然记录着当年的墨迹,传承给东吴。
注释:
- 楚州:古地名,今江苏省淮阴市。
- 娑罗木:一种树木,古人常以其象征高大挺拔。
- 荣倅:生长茂盛的意思。
- 北海书:指北海的书信,可能指的是文人间的交往或文人雅士的影响。
- 荒碑:指的可能是古代的碑刻,因时间久远而变得荒凉。
- 苔藓: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常用于描述衰败和岁月的痕迹。
- 东吴: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吴国,代表着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长卿,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的作品而著称。他的诗往往结合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楚州》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岁月变迁的忧虑与对古文化的珍视。
诗歌鉴赏:
《楚州》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历史的反思。诗的开头以“楚州淮阴娑罗木”引出,娑罗树的生长与霜露的关系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接着,诗人通过“能令草木死不枯”表达出对文化的向往,认为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让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延续。
而后面的“荒碑侵苔藓山湿”则对比了自然的衰败与文化的持久,虽然碑石已被苔藓覆盖,但仍然能够传递古人的墨迹,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情感更为深邃,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衰败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文化的思考,情感细腻而深沉,体现了宋代诗人的风格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州淮阴娑罗木:描绘了楚州的淮阴,娑罗树的生长环境,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霜露荣倅今何如: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出对现状的关心与忧虑。
- 能令草木死不枯:强调文化的力量,暗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当时为有北海书:指的是北海的书信,表明那时人文交流的繁荣。
- 荒碑侵苔藓山湿:描述历史遗迹的衰败,反映出历史的无情。
- 尚写墨本传东吴:说明尽管时间流逝,历史记忆仍能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历史文化相联系,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对仗:如“荒碑侵苔藓山湿”与“尚写墨本传东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及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娑罗木:象征生命力与希望。
- 霜露:象征自然的滋养与生命的脆弱。
- 荒碑:象征历史的遗留与文化的沉淀。
- 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楚州》一诗的开头提到了哪种树木?
- A. 桃树
- B. 娑罗木
- C. 榕树
-
诗中提到的“北海书”主要象征着什么?
- A. 商业往来
- B. 文化交流
- C. 军事联系
-
“荒碑侵苔藓山湿”中,苔藓的意象主要反映了什么?
- A. 新生命的开始
- B. 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眷恋,但更多聚焦于个人的悲愤与命运的无常。
- 李白《将进酒》:强调及时行乐,体现出不同于沈长卿的沉思与忧虑,更显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