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轻柔如水的轻纱并不会阻隔那幽香的气息。金色的波光刚刚在小回廊中荡漾,菊花已经开始泛黄,显得格外凋零。华丽的灯火已经熄灭,邀请着素月的到来。更何况,在月光下人面如花,显得格外光彩。人间何处还有严霜的痕迹呢?
注释:
- 似水轻纱:形容轻柔的景象,水和轻纱都给人柔和的感觉。
- 金波:形容月光或光线的波动。
- 丛菊:指菊花的聚集,象征秋天的意象。
- 华灯:指华丽的灯火。
- 素月:指明亮的月亮,通常象征清静和美好。
- 严霜:指寒霜,象征严寒、凋零的季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余姚人。王国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戏曲家,精通古文和文学理论。他在诗词创作上受到唐诗和宋词的影响,作品常具有哲理性和抒情性。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常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似水轻纱不隔香》创作于王国维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之时。诗作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季节变化的思考,尤其是在秋天的时节,菊花的凋零与月光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感悟。开篇的“似水轻纱不隔香”就给人一种柔和而又芳香的感觉,仿佛在描绘秋日的温暖氛围。接着,诗人用“金波初转小回廊”来勾勒出月光在小回廊中流动的美妙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离离丛菊已深黄”则带来了一丝凋零的惆怅,菊花的黄意象在此不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对生命无常的隐喻。随着“尽撤华灯招素月”,诗人将视线转向夜空中的明月,华丽的灯火已然熄灭,仿佛暗示着繁华的落幕,这种对比更突显了月光的清冷与孤寂。
最后一句“人间何处有严霜”则是对生活的深思,诗人在此通过对比,感叹人间的温暖与严霜的稀少,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思考,显示了王国维深厚的文学修养与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似水轻纱不隔香:轻柔的水和轻纱似乎都无法阻挡那芳香的气息,表达了自然的轻盈与美好。
- 金波初转小回廊:金色的波光在小回廊中初次荡漾,传递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 离离丛菊已深黄:丛生的菊花已渐渐泛黄,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凋零的悲伤。
- 尽撤华灯招素月:华丽的灯火已然熄灭,邀请素月的降临,暗示着繁华的结束与宁静的回归。
- 更缘人面发花光:在月光下,人的面容如花般绚烂,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辉映的美好。
- 人间何处有严霜:人生中难得严霜的存在,暗示着温暖与美好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轻纱比作轻柔的景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对仗:如“尽撤华灯招素月”,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诗中运用了菊花、华灯、月光等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以静谧的夜景为背景,反思人生的无常,展现了内心的柔情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柔和与流动,暗示生命的无常。
- 轻纱:代表轻盈与美丽,体现诗的柔美。
- 菊花:象征秋天与凋零,寓意生命的衰退。
- 华灯:代表繁华与热闹,暗示时间的流逝。
- 素月:象征宁静与清明,传达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似水轻纱”意指什么? A. 轻柔的景象
B. 凉爽的秋风
C. 明亮的星空 -
“离离丛菊已深黄”描绘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繁花
B. 秋天的菊花
C. 冬天的雪景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对严霜的怀念
B. 对温暖的珍惜
C. 对秋天的喜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感伤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表现了人生的哲理与对月的思考。
诗词对比:
王国维 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在作品中都对秋天有深刻的描绘,王国维的《浣溪沙》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生命的无常,而李清照的《如梦令》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失去的惆怅。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上反映了秋天的情感,却各具风格与深度。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清照与她的诗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