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
时间: 2025-01-11 15:54: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长冈亭呈德升大光
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
身行江海滨,梦绕嵩少麓。
马何预得失,鵩何了淹速。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绿。
胡为古驿中,坐听风吟木。
既非还吴张,亦异赴洛陆。
两公茂名实,自是宜鼎轴。
发发不可迟,帝言频郁穆。
白话文翻译:
在外久居的人总是忘不了回家,如同头上的污垢总想洗净。
我在江海边走,梦中却绕着嵩山和少华山。
马匹的得失又怎么能预知,鸱鸟又如何能够迅速飞起?
匣子里装着三尺的水,瘴气雨后新绿生长。
为何在这古老的驿道中,坐着听风吟唱在树木间?
这既不是返回吴国和张国,也不同于前往洛阳和陆地。
两位公子以丰厚名望,自然应该掌握大权。
时机不可延误,帝王的命令频频而来。
注释: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人。
- 头垢思沐:形容人对家乡的思念,就像头发上的污垢渴望洗净一样。
- 江海滨:指江边和海边。
- 梦绕嵩少麓:梦中想着嵩山和少华山的山脚。
- 马何预得失:马的得失如何能够预知,暗指命运的无常。
- 鵩:一种鸟,象征迅速。
- 匣中三尺水:象征故乡的滋养。
- 瘴雨生新绿:瘴气和雨水滋生的新绿,象征生命的复苏。
- 胡为:为何、为什么。
- 古驿:古代的驿站。
- 鼎轴:古代的权力中心。
- 帝言频郁穆:帝王的命令频繁而严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与义(约1090-1130年),字仲明,号石山,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寄情于自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思乡之情与日常生活的细节紧密结合,既表现出久居他乡的孤独,又隐含着对归家的渴望。接下来的“身行江海滨,梦绕嵩少麓”,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用“马何预得失,鵩何了淹速”表达了对人生变幻莫测的感叹,暗示人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接下来的“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绿”则通过水的意象,象征着故乡的滋养与生命的希望,传达出一种生命力的复苏感。
最后几句则转向更为深远的思考,揭示出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强调时机的把握与历史的进程。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体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历史大势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客不忘归,如头垢思沐: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身行江海滨,梦绕嵩少麓:描绘了诗人身处江海,梦中思念山川的情景。
- 马何预得失,鵩何了淹速: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 匣中三尺水,瘴雨生新绿:象征生命力的复苏与故乡的滋养。
- 胡为古驿中,坐听风吟木:思索身处古地的意义。
- 既非还吴张,亦异赴洛陆:强调返回故乡与历史的不同选择。
- 两公茂名实,自是宜鼎轴:提及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 发发不可迟,帝言频郁穆: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头垢思沐”比喻思乡心情。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对比。
- 意象:水、马、鸟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思乡、命运与历史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及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江海:象征广阔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旅途。
- 嵩山、少华山:代表故乡的美好与怀念。
- 马与鵩:象征命运的变化与个人自由。
- 水:象征生命与故乡的滋养。
- 古驿:代表历史与时间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头垢思沐”比喻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生活的苦恼
- C. 自然的美丽
- 答案: A
-
“马何预得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然的变化
- B. 人生的无常
- C. 友情的深厚
-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匣中三尺水”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财富的积累
- C. 远方的旅行
-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陈与义的诗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多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来反映思乡之情,但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