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举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四首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白话文翻译:
在城西俯瞰城南,十天里有九天都相隔着。
不如用三根拐杖,一同走在江边的石头上。
门前的流水潺潺而过,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碧绿的渠水中。
遥远的千顷江面,今日的色彩格外美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日九相隔”:十天中有九天是相隔的,表示的是时间的漫长与孤独。
- “三枝杖”:三根拐杖,象征着同行的朋友或伙伴。
- “江上石”:江边的石头,描绘出自然的环境。
- “春意满渠碧”:春天的气息充满了碧绿的水渠,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千顷江”:广袤的江面,形象地描绘了江河的辽阔。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孟舸,号澄冲,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欣赏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描绘江南春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主线,通过对城南江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瞬间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氛围,诗人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暗示了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接着“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用三根拐杖象征着友谊,暗示与友同行的快乐。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进一步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季,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而“春意”则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希望。最后一句“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不仅展现了江河的美丽,更是对生活的赞美与欣慰。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蕴含深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热爱,体现了宋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诗人身处城西,望向城南,十天里有九天是孤独的,反映了思念的情感。
-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与友人同行的快乐被比作三根拐杖,象征着支撑与陪伴。
-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水流潺潺,春意盎然,给人带来生机。
-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远远望去,江面色彩斑斓,表达人生的美好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拐杖,形象生动。
- 对仗:如“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形成对称美。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象征情感,如流水象征时间与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生活的思考与珍视。诗中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惜,展现了诗人清新自然的风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象征着宽广与自由,寓意人生的丰富。
- 春: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传达出温暖的情感。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体现了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十日九相隔”,这表示什么?
- A. 孤独
- B. 快乐
- C. 忘记
- D. 旅行
-
诗人用“春意满渠碧”来描绘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的生机
- C. 秋天的丰收
-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A. 孤独
- B. 春天的生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出孤独与思念,但更多的是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本诗则侧重于对自然与友谊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