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鞍山》

时间: 2025-01-25 03:05:02

昨过牛栏今马鞍,崚嶒石磴费攀援。

深林蔽日晴犹湿,古木生风夏亦寒。

击揖长淮如昨梦,登山全楚是奇观。

岩前少憩停车看,爱杀松阴五里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过牛栏今马鞍,崚嶒石磴费攀援。
深林蔽日晴犹湿,古木生风夏亦寒。
击揖长淮如昨梦,登山全楚是奇观。
岩前少憩停车看,爱杀松阴五里村。

白话文翻译:

昨天经过牛栏,今天来到马鞍山,
崎岖的石阶让人费力攀登。
深林遮蔽了阳光,晴天依然湿润,
古老的树木在夏天也感觉寒冷。
向长淮打招呼,仿佛如同昨夜的梦,
登上山顶,整个楚地的美景尽收眼底。
在岩石前稍作休息,停下车来欣赏,
最爱那五里村的松树阴影。

注释:

  • 牛栏:指的是牛栏河,可能是诗人途经的地点。
  • 马鞍:马鞍山,地名,诗中写到了此地。
  • 崚嶒:形容岩石高且险峻。
  • :石阶,指登山的阶梯。
  • 蔽日:遮挡阳光。
  • 击揖:向远处的长淮河打招呼。
  • 松阴:松树的阴影,表示阴凉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游历感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江源游历马鞍山时,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常通过描绘山水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过马鞍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游历过程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诗的开头“昨过牛栏今马鞍”既交代了时间的流逝,也展现了诗人的旅行轨迹。接着,诗人用“崚嶒石磴费攀援”形象地描绘了马鞍山的险峻与攀登的艰难,表现了他在游历中的辛劳与坚持。

诗中“深林蔽日晴犹湿”一句,描绘了森林中阳光被遮挡的情景,渗透出一种湿润的感觉,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古木在夏天也感觉寒冷,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氛围,令人联想到自然的深邃和不可捉摸。

“击揖长淮如昨梦”,将游览与梦境相联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切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而最后两句则通过“岩前少憩停车看,爱杀松阴五里村”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过马鞍山》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反映出明代文人游历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过牛栏今马鞍:诗人描述自己旅途的时间与地点,营造出一种时间推移的感觉。
  2. 崚嶒石磴费攀援:形容马鞍山的石阶陡峭,爬山的艰辛。
  3. 深林蔽日晴犹湿:深林遮蔽了阳光,即使是晴天,地面仍然湿润。
  4. 古木生风夏亦寒:古老的树木在夏天也感觉到寒意,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氛围。
  5. 击揖长淮如昨梦:对长淮河的打招呼,仿佛在梦中重温旧事。
  6. 登山全楚是奇观:登上山顶,俯瞰整个楚地的美景。
  7. 岩前少憩停车看:在岩石前稍作停留,放松一下。
  8. 爱杀松阴五里村:对村庄的松树阴影深深喜爱,表达对自然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击揖长淮如昨梦”,用梦境比喻对过去的怀念。
  • 对仗:如“昨过牛栏今马鞍”,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古木生风,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在旅途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营造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栏:象征旅途的起点,乡村的宁静。
  • 马鞍山:象征险峻的旅途和壮丽的自然。
  • 深林:象征自然的神秘与阴凉。
  • 古木:象征岁月的沧桑与自然的力量。
  • 松阴:象征宁静与舒适,代表人们对自然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马具
    B. 一座山
    C. 一种动物

  2. 诗中“崚嶒石磴”形容了什么? A. 风景优美
    B. 爬山的艰难
    C. 河流的急促

  3. “击揖长淮如昨梦”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在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中描绘了宁静的山居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过马鞍山》则更强调旅行的艰辛与自然的奇观。
  • 《庐山谣》与《过马鞍山》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诗人的情感抒发,后者则兼顾了旅途的体验与自然的美。

参考资料:

  • 《明代山水诗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风格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