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三 九里松风》

时间: 2025-04-28 00:29:19

虬龙千尺翠烟凝,九里涛声浪几层。

油壁青骢堤上过,同心犹记结西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虬龙千尺翠烟凝,
九里涛声浪几层。
油壁青骢堤上过,
同心犹记结西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美丽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首先提到高耸入云的翠绿山峰,仿佛像虬龙般蜿蜒而上,笼罩在浓密的烟雾中;接着是九里长的湖面上,涛声起伏,像层层浪潮一样声势浩大;然后提到在堤岸上,骑着油壁青骢马经过,感慨万千,心中依然铭记着与友人结下的情谊。

注释:

  • 虬龙:形容蜿蜒曲折的山脉,像龙一样,形象生动。
  • 千尺翠烟:形容翠绿色的山烟缭绕,给人以神秘感。
  • 九里涛声:指湖面上涛声的悠远,九里象征着距离的广袤。
  • 油壁青骢:指一种名贵的马,油壁指马的光滑马身,青骢则是深青色的马,形象地描绘了骑马的优雅。
  • 同心犹记:表达了对旧友的深情记忆,强调心意的相通。

典故解析:

“结西陵”可能指的是诗人与友人曾在西陵的某个地方相聚的情景,西陵是古代名胜,代表着深厚的友谊和难忘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熥,明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细腻的笔触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色,情感真挚,富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明代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诗人借西湖十景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西湖十景竹枝词 其三 九里松风》以其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西湖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怀。诗的开头通过“虬龙千尺翠烟凝”展现出高耸的山峰被雾气环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雄伟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九里涛声浪几层”不仅描绘了湖面波涛的壮观景象,也传达出一种动感,使读者仿佛听到了涛声阵阵,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

在描写完自然景观后,诗人转而回忆与友人一同游玩的场景,“油壁青骢堤上过”一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骑行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最后一句“同心犹记结西陵”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度,令人感动。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及对友谊的珍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虬龙千尺翠烟凝:描绘了翠绿的山脉如同虬龙般蜿蜒,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 九里涛声浪几层:湖面涛声起伏,传递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油壁青骢堤上过:骑马经过堤岸,展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
  • 同心犹记结西陵:强调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令人感慨不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脉比作虬龙,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涛声如同有生命般起伏,增添了诗歌的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怀念,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 虬龙:象征力量与美,体现山的雄伟。
  • 翠烟:代表自然之美,给人以神秘感。
  • 涛声:象征生命的波动与节奏,展现湖面的活力。
  • 青骢:象征优雅与高贵,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西陵:代表友谊的象征地,蕴含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虬龙”比喻什么?

    • A. 高山
    • B. 龙
    • C. 云
    • D. 水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回忆与友人的情谊?

    • A. 描绘自然景色
    • B. 讲述故事
    • C. 表达情感
    • D. 引用诗句
  3. “同心犹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忘却
    • B. 怀念
    • C. 争吵
    • D. 疑惑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自然美与隐逸生活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熥与李白的山水诗,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李白的风格更为奔放,而徐熥则更多体现细腻与深情。
  • 李白《庐山谣》中描绘的庐山壮丽,气势磅礴,与徐熥的细腻描写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西湖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