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薄暮过荒村,茅檐护竹垣。
人寒如鹭立,犬健作熊蹲。
老树风前舞,浓云岭上屯。
滑泥行不得,听雨倍消魂。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经过一座荒凉的村庄,茅草屋檐下,竹篱笆环绕。人们在寒风中像白鹭一样伫立,狗则健壮地蹲在地上,像熊一样。古老的树木在风中舞动,浓厚的云层在山岭上聚集。泥泞的道路让人行走困难,听着雨声,心情更加忧伤。
注释:
- 薄暮:指傍晚时分。
- 荒村:指荒凉的村庄。
- 茅檐:茅草屋的屋檐。
- 竹垣:竹制的围墙。
- 人寒如鹭立:人们在寒风中静立,像白鹭一样显得单薄。
- 犬健作熊蹲:狗身体健壮,像熊一样蜷缩在地。
- 老树风前舞:古老的树在风中摇动。
- 浓云岭上屯:厚重的云层聚集在山岭上。
- 滑泥:泥泞的路。
- 消魂:使人感到忧伤、消沉。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描绘的情景和意象具有浓厚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的特点,体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占梅,清代诗人,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常展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寒冷的傍晚,诗人途经杨梅村,正值细雨纷飞,环境的荒凉与自然的变化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感受。
诗歌鉴赏:
《冲寒过杨梅村遇雨》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傍晚,穿越荒凉村庄时的所见所感。开篇“薄暮过荒村”,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凄清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人寒如鹭立”,以鹭鸟的寒冷形象来比拟人们的孤寂,巧妙地揭示了人们在恶劣天气中的无奈与孤独。同时,狗的健康与猥琐的对比,恰如其分地传达出生活的不同侧面。老树在风中舞动,浓云在岭上聚集,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韧性。结尾“滑泥行不得,听雨倍消魂”,雨声如泣如诉,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既有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人生苦境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薄暮过荒村”:傍晚时分,经过一座荒凉的村庄,设置了诗的时间和地点。
- “茅檐护竹垣”:描绘了村庄的简朴景象,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人寒如鹭立”:人们在寒风中静立,显得孤独无助。
- “犬健作熊蹲”:狗的姿态与人形成对比,展现出生存的另一种状态。
- “老树风前舞”:古老的树木在风中摇动,象征着生命的韧性。
- “浓云岭上屯”:厚重的云层聚集,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
- “滑泥行不得”:泥泞的路让人难以前行,暗喻生活的艰难。
- “听雨倍消魂”:雨声使人感到更加忧伤,情感上产生共鸣。
-
修辞手法:
- 比喻:“人寒如鹭立”,通过比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老树风前舞”,赋予树木以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犬健作熊蹲”,形成鲜明对比,使诗句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苦境的感悟,传达了孤独、忧伤和对生命的深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荒村:象征孤独与凄凉。
- 鹭:代表寒冷与孤立。
- 犬:象征生命力与生存的坚韧。
- 老树: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历史的沧桑。
- 浓云:预示着变幻的天气与情绪的沉重。
- 滑泥:象征生活中的困境与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人寒如鹭立”中的“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
诗中“滑泥行不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怀念
D. 愤怒 -
诗中“老树风前舞”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对仗
答案:
- A. 一种鸟
- B. 失落
- B.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林占梅的《冲寒过杨梅村遇雨》更侧重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情的冷暖,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意境上有相通之处,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