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舳舻远下武昌城,
星路看山似马行。
一角柁楼纱幔捲,小鬟深夜卧吹笙。
白话文翻译
船只远远驶出武昌城,
在星空下,山峦看上去像是在奔跑的马。
一角的船头,轻纱幔帐卷起,
小女仆在深夜里卧躺,轻声吹奏笙音。
注释
- 舳舻:舳是船头,舻是船舷,合在一起指船只。
- 武昌城:古代武昌是湖北省的一座城池,地理位置重要。
- 星路:指星星点点的夜空,形象地比喻天上的星星。
- 马行:比喻山的轮廓,形象生动。
- 柁楼:船上掌舵的地方。
- 纱幔:轻薄的帷幔,常用于装饰。
- 小鬟:指年轻的女侍者。
- 吹笙:笙是一种传统的乐器,表现出悠闲的气氛。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武昌城的景色及夜晚的氛围,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同时,描绘的船上生活和乐声,反映了古代文士在游历中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1700-1770),字舜华,号觉斋,清代诗人,精通音律,擅长诗词歌赋。他的作品常带有清新、婉约的风格,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和细腻情感的表达。
创作背景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得十三绝句》是姚燮在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的特定氛围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节日和自然景色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一幅船行夜景的画面。开头两句“舳舻远下武昌城,星路看山似马行”通过船只远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感,既有对武昌城的地理描写,也通过“星路”引入了夜空的广袤,形成一种辽阔的意境。接下来的两句“一角柁楼纱幔捲,小鬟深夜卧吹笙”则通过细腻的描写描绘了船上的生活场景,小鬟的悠然自得与夜晚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这种宁静的美好。整首诗在意象上,既有宏观的江山美景,又有微观的生活细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舳舻远下武昌城”,以“远下”开篇,告诉读者船只离开了城市,暗示了诗人心境的放飞与自由。
- 第二句:“星路看山似马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与马相提并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的轮廓与运动感,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 第三句:“一角柁楼纱幔捲”,描绘了船上的场景,轻柔的纱幔在微风中卷起,给人以轻盈之感,暗示了生活的闲适。
- 第四句:“小鬟深夜卧吹笙”,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和乐声的悠扬,小鬟的形象既是生活的点缀,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此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马,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和生活闲适的赞美,表现出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找宁静和美好的愿望。
意象分析
- 舳舻:象征着旅行与探索。
- 武昌城:代表着历史与文化。
- 星路:象征着人生的方向与希望。
- 小鬟:代表着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昌城”是指哪个地区的城市? A. 湖北省
B. 广东省
C. 江苏省
D. 浙江省 -
诗人用哪个意象来描绘夜空的景象?
A. 太阳
B. 星路
C. 明月
D. 云彩 -
“小鬟深夜卧吹笙”中的“小鬟”指的是什么?
A. 小孩
B. 小女侍
C. 小动物
D. 小船
答案
- A. 湖北省
- B. 星路
- B. 小女侍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与姚燮的作品相比,杜甫的诗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家庭的思念,而姚燮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生活的闲适,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