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1832春捧檄来澎随同周芸皋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3:49: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潮月夜载驰驱,
传送牙樯到海隅。
风起垂虹劳险渡,
星飞挽粟济灾区。
耕渔得复流离子,
童叟应无庚癸呼。
策用方平名相业,
此乡薯米不须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潮水在月夜中奔涌而来,
送来船只到达海的尽头。
风起时,彩虹垂挂,渡船艰难而行,
星星在空中飞舞,帮助运送粮食到灾区。
辛勤耕作的农民和渔民,
老弱妇孺都不再受灾害的困扰。
依靠良好的政策和名声来经营事业,
这片土地的薯米不必再去市场上购买了。
注释:
- 春潮:春天的潮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月夜:夜晚的月光,增添了诗的意境。
- 牙樯:指小船的桅杆,形象生动。
- 垂虹:形容风起时彩虹低垂,增强了视觉效果。
- 流离子:指遭受灾难而流离失所的人。
- 庚癸:指年份的干支,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 策用方平:策马施行平和的治理,意指良好的政策。
- 薯米:指当地的农作物,象征着丰收与稳定。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特定历史典故,但其背景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民众困苦的状况,同时寄托了对民生恢复、安定的向往和努力。诗中提及的“耕渔”和“灾区”,可视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回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长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诗文见长,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作品常反映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1832年,正值清代道光年间,社会动荡,灾害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表现了对民生困境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诗歌鉴赏:
沈长棻的《壬辰1832春捧檄来澎随同周芸皋观察查办抚恤蒙赐书画联扇赋诗申谢 其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春潮月夜”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暗示了生机的来临。接下来的描写“传送牙樯到海隅”,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急迫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生活的期待和努力。
“风起垂虹劳险渡”,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映衬渡船的艰难,表达了在困难面前仍需勇敢前行的精神。而“星飞挽粟济灾区”则体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互助,传达出希望与重建的力量。
全诗在最后用“此乡薯米不须沽”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也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与责任感,是一首具有时代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潮月夜载驰驱:春潮涌动,月夜安静,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传送牙樯到海隅:传递船只到达远方的海角,寓意着希望的送达。
- 风起垂虹劳险渡:风起彩虹低垂,描绘出渡船艰难的情景。
- 星飞挽粟济灾区:星星点点飞舞,象征着粮食运送到饱受灾难的地区。
- 耕渔得复流离子:经过努力,农民和渔民的生活得以恢复。
- 童叟应无庚癸呼:无论老幼,都不再因灾害而呼喊苦难。
- 策用方平名相业:依靠良好的政策和声望,推动事业的发展。
- 此乡薯米不须沽:这片土地的粮食丰盈,不必再去市场购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耕渔得复流离子”和“童叟应无庚癸呼”,形成和谐的音律。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星飞挽粟”展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对灾后恢复的希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文关怀与时代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潮:象征新生、希望与变革。
- 月夜:象征宁静与思考。
- 风起垂虹:象征挑战与美丽的瞬间。
- 星飞:象征希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 薯米:象征丰收与安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流离子”指的是:
A. 农民
B. 流浪者
C. 受灾者
D. 渔民 -
“春潮月夜”中“春潮”的象征意义是:
A. 灾难
B. 新生与希望
C. 平静
D. 迷惘 -
诗中提到的“此乡薯米不须沽”说明了什么?
A. 土地贫瘠
B. 生活富足
C. 市场繁荣
D. 物价上涨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沈长棻的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沈长棻更突出社会责任感,陶渊明则更侧重个人的闲适与自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长棻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