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题张大千画东篱醉菊》
时间: 2025-02-04 15:35: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居绝景。三径西风閒顾影。尚有柴桑。篱菊依然傲众芳。攒眉莲社。八表同昏伤和寡。一往沉冥。谁信人间有独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偏僻的居所,周围环境清幽,三条小径在西风中静静吹拂,偶尔回眸自己的影子。尽管身处荒凉之地,柴桑依旧存在,而篱笆旁的菊花傲然挺立,超过了其他百花。眉头紧锁的我,仿佛感受到外界的沉闷与寂寞。四方的景象同样昏暗,使我感到心情沉重。人们都沉浸在无知的迷茫之中,谁会相信在人间还有清醒的人存在呢?
注释:
- 穷居:指居住在偏僻、贫穷的地方。
- 绝景:指隐秘而美丽的景象。
- 三径:三条小路,象征着宁静与悠然的生活。
- 西风:秋风,带来萧瑟的感觉。
- 柴桑:一种植物,象征着生命的顽强。
- 篱菊:篱笆旁的菊花,象征坚韧与傲立。
- 攒眉:皱眉,表示忧虑或不满。
- 八表同昏:四面八方都感到昏暗,暗示社会的沉闷。
- 独醒:清醒的人,表示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1896-1972),字季庵,号余庵,生于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画家及诗人。其作品多涉及山水、花鸟,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风格独特,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叶恭绰与张大千交往期间,张大千以其“醉菊”画作而闻名,诗人借此画作抒发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感悟及对世俗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题张大千画东篱醉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穷居绝景”引入,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清苦。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西风中的闲适与对影子的凝视,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尚有柴桑,篱菊依然傲众芳”,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尽管身处困境,但自然界中的菊花依然傲然挺立,象征着不屈的精神。接下来的“攒眉莲社”,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忧虑,仿佛在诉说着对世俗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既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自我孤独的反思。最后一句“谁信人间有独醒”,更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对于那些沉浸于纷繁世界中的人,诗人以此发问,反映出一种对清醒者的渴望与孤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居绝景:表明诗人生活在偏远的地方,环境清幽但也有些荒凉。
- 三径西风閒顾影:描绘诗人漫步在小径上,享受西风的吹拂,心中悠然。
- 尚有柴桑:虽然环境荒凉,仍有生机勃勃的植物存在。
- 篱菊依然傲众芳:菊花在篱笆旁傲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 攒眉莲社:皱眉,寓意内心的不安与忧虑。
- 八表同昏伤和寡:四周的环境同样感到沉闷,使人心情压抑。
- 一往沉冥:沉溺于黑暗与无知的状态。
- 谁信人间有独醒:质疑世人是否能理解真正的清醒与觉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生存状态进行比较,增强诗意。
- 拟人:将菊花赋予生命力,突显其坚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加了音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清醒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萧瑟与思考。
- 菊花:象征坚韧与清高,寓意清白与不屈。
- 影子:象征自我反思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柴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食物 -
“攒眉莲社”中的“攒眉”表示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愤怒 -
诗中“谁信人间有独醒”的意思是? A. 世人皆醒
B. 少有人能清醒
C. 人人都困惑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但更注重家庭和人际关系。
- 李白《将进酒》:强调豪放与及时行乐的态度,与叶恭绰的清淡自守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叶恭绰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