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作者: 姚华 〔清代〕
凉秋又老。剩叶残柯无多少。
烟水初寒。人在明明瑟瑟间。
潇湘天渺。入望萧疏余翠筱。
江上峰青。水阁黄昏欲上镫。
白话文翻译
凉爽的秋天又将结束,树上的剩叶和残枝已不多。
烟雾笼罩着水面,初冬的寒意悄然袭来,人在这明亮的光影里瑟瑟发抖。
潇湘的天空显得渺茫,远望去只见稀疏的翠绿竹丛。
江边的山峰青翠欲滴,水边的阁楼在黄昏时分仿佛要点燃灯火。
注释
- 凉秋:指凉爽的秋季,暗示时光的流逝。
- 剩叶残柯:指树上仅剩的几片叶子与残余的枝干,象征衰败和无常。
- 烟水:指笼罩在水面上的烟雾,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景象。
- 瑟瑟间:形容人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到瑟缩。
- 潇湘:指潇湘地区,古时常用来代表诗意的地方。
- 翠筱:指翠绿色的竹子,常象征清雅之美。
- 水阁:水边的阁楼,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诗词功底著称。其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开篇“凉秋又老”,立即引起读者对季节更迭的思考,紧接着“剩叶残柯无多少”,更是直接表达了秋末时分自然的衰败和生命的脆弱。
全诗的意境从开头的凉秋引入,逐步展开至潇湘的天际,营造出一种既孤寂又美好的氛围。在“人在明明瑟瑟间”一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身处秋冬交接之际的寒冷与身心的寒意,形成一种共鸣。
而“潇湘天渺”一句则引导读者远望,似乎在探讨人生的广阔与渺小,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最后一句“水阁黄昏欲上镫”则以黄昏为背景,描绘出江边的静谧与宁静,仿佛在暗示一种归宿感。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充满了对秋冬交替的哲思,意境深远,情感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凉秋又老”:凉爽的秋天已走向尽头,暗示时间的流逝。
- “剩叶残柯无多少”:树上只剩下少许的叶子,表现出衰败的景象。
- “烟水初寒”:水面上笼罩着烟雾,初冬的寒意悄然降临。
- “人在明明瑟瑟间”:人在光明中却感到寒冷,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潇湘天渺”:潇湘的天空显得宽广而渺远,象征人生的无常。
- “入望萧疏余翠筱”:远望去只见稀疏的竹丛,增加了孤寂之感。
- “江上峰青”:江边的山峰显得青翠,展现出自然的美。
- “水阁黄昏欲上镫”:黄昏时分的水阁即将点亮灯火,暗示归宿与温暖的渴望。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通过季节的变化折射人生命的无常与孤独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冬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归宿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
- 残叶:象征着衰老与无常。
- 烟水:象征着朦胧的未来与孤独的思考。
- 潇湘:代表着诗意的栖息地,带有抒情的色彩。
- 黄昏:象征着一天结束,也暗示人生的终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剩叶残柯”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生命的繁荣
- B. 生命的衰败
- C. 四季的变化
- D. 自然的美好
-
“潇湘天渺”中的“天渺”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的辽阔
- B. 天气的恶劣
- C. 天空的阴暗
- D. 天空的美丽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快乐
- B. 哀伤
- C. 激昂
- D. 轻松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减字木兰花》与王维的《山中杂诗》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后者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出古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