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江行 / 旅次江亭》

时间: 2025-04-29 00:12:40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夜江行 / 旅次江亭
作者: 权德舆 〔唐代〕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白话文翻译

在船上轻轻敲打船舷,却无法入睡,清露沾湿了我的衣襟。
孤舟在夜色中,让我更加感伤,思念之情绵延千里。
我珍惜眼前的幽静景致,怀着素雅的心情,寄情于那琴声之中。
月亮初升,我弹奏三曲,寒冷的江面显得格外寂寥。

注释

  • 扣舷:轻轻敲打船舷,形容在船上。
  • 浩露:指夜间的露水,广泛而清澈。
  • 弥伤:更加伤感,增加了痛苦。
  • 幽兴:幽雅的情趣。
  • 瑶草:美丽的草,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素怀:指清淡纯洁的心情。
  • 鸣琴:弹琴,寄托情感。
  • 三奏:指弹奏三次。

典故解析

本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可以从“瑶草”和“鸣琴”中看出诗人对自然美和音乐的热爱,这与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情怀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字君复,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风格清新,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旅途中,夜晚在江边的船上,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思乡之情,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

诗歌鉴赏

《月夜江行》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在江边独处时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扣舷不能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的孤独与不安。船舷的轻声敲打与夜色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深邃的氛围。接着,“浩露清衣襟”则通过清露的描写增强了这种孤独感,露水的清凉与孤舟的寒冷交织在一起,传达出诗人对旅途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中间的两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则转向对美好景物的珍惜与内心情感的寄托。瑶草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而“鸣琴”则是他寄情于音乐,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绪。最后,“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月亮的升起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他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扣舷不能寐:在船上敲打船舷,无法入睡,表明诗人内心的烦忧与不安。
  • 浩露清衣襟:露水浸湿了衣襟,象征着孤独与清冷的环境。
  • 弥伤孤舟夜:夜晚的孤舟更加令人伤感,强调孤独的情感。
  • 远结万里心:思念之情延绵千里,表现出与家乡的距离感。
  • 幽兴惜瑶草:在幽静的环境中,珍惜眼前的美丽景物。
  • 素怀寄鸣琴:以清淡的心情寄托于琴声,表达内心情感。
  • 三奏月初上:月亮升起时弹奏三曲,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升华。
  • 寂寥寒江深:寒冷的江水显得更加深邃,强化了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瑶草”比喻美好事物,传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诗句工整,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思乡之情,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代表旅途与流逝的时间。
  • :寄托情感与心灵的寄托。
  • :象征清冷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浩露”是指什么? a) 露水
    b) 雪
    c) 雨

  2.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孤独感? a) 播种
    b) 弹琴
    c) 吃饭

  3.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月亮的升起象征什么? a) 生机
    b) 孤独与思考
    c) 欢乐

答案

  1. a) 露水
  2. b) 弹琴
  3. b) 孤独与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月夜江行》《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后者则更为直接地表达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权德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