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道中》
时间: 2025-01-11 01:52: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塘栖道中
作者:金义植 〔清代〕
西风瑟瑟水泠泠,
人倚篷窗酒半醒。
秋老乍飞霜叶赤,
雨来旋失越山青。
卖丝市晚炊烟断,
舂谷声微野户扃。
前路凄迷何处宿,
愁听哀雁下寒汀。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西风中,水波轻轻流淌,
我倚靠在篷窗旁,酒意正半醒。
秋天来临,霜冻的叶子突然变红,
雨水来临,越山的青色瞬间消失。
卖丝的集市已在黄昏中炊烟散尽,
舂谷的声音在野外微微可闻,门已紧闭。
前方的路凄迷,不知何处可以栖息,
愁苦中听到哀雁在寒汀上低鸣。
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或声音,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 泠泠:形容水声清冷而悦耳。
- 乍:突然,意外发生。
- 越山:指越南的山,通常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炊烟:饭菜做的烟,表示人们在忙碌的日常生活。
- 舂谷:磨谷物的声音,代表农村的生活。
- 寒汀:指寒冷的沙洲或滩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义植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江南,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金义植的诗风独特,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冬之交,描述了诗人行走在塘栖的情景,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内心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孤独。
诗歌鉴赏
《塘栖道中》是一首充满秋意与乡愁的诗作。诗的开篇便通过“西风瑟瑟水泠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似乎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生命的无常。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同时也是生命走向衰落的季节,诗中“霜叶赤”的景象不仅美丽,也蕴含了悲凉的意味。
“前路凄迷何处宿,愁听哀雁下寒汀”一句,展现了诗人的迷茫与不安。旅途的艰辛与孤独感在此刻达到高潮。哀雁的低鸣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与孤独,令人倍感心酸。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使得作品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风瑟瑟水泠泠:西风呼啸,水声轻轻流淌,传达出自然的声音与冷意。
- 人倚篷窗酒半醒:诗人倚靠在窗边,酒意未醒,表现出一种恍惚的状态。
- 秋老乍飞霜叶赤:秋天已深,霜冻使树叶变红,暗示生命的无常。
- 雨来旋失越山青:雨水来临,越山的青色瞬间消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 卖丝市晚炊烟断:集市的炊烟在黄昏时分散尽,体现出一种生活的静谧与孤独。
- 舂谷声微野户扃:舂谷声微弱,野外的门紧闭,暗示着乡村的寂静与闭塞。
- 前路凄迷何处宿:前方道路模糊,不知道要去哪里栖息,表现出诗人的迷惘。
- 愁听哀雁下寒汀:听到哀雁的鸣叫,增添了愁苦的情绪,寒汀象征着冷清。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西风瑟瑟”,赋予风以声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水泠泠”与“酒半醒”,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如“霜叶赤”,通过色彩的变化传达秋天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冬交替时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旅途孤独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凛冽的秋意,常常与孤独感相连。
- 霜叶:代表了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哀雁: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瑟瑟”形容的是( )。
A. 水声 B. 风声 C. 鸟鸣 -
诗人对“前路凄迷”的感受是( )。
A. 期待 B. 迷茫 C. 高兴 -
诗中提到的“哀雁”代表了( )。
A. 快乐 B. 悲伤 C. 和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牧):同样描绘秋天的情景,表达了孤独与离愁。
- 《山中送别》(王维):表现了送别友人时的伤感情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金义植的《塘栖道中》,两者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杜甫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而金义植则更强调旅途的孤独感与自然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