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游龙华净明两院值雨》

时间: 2025-02-04 15:35:34

垂杨修竹半藏山,一径纡回暮雨间。

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

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

却羡幽人在深僻,断无来客扣禅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杨修竹半藏山,一径纡回暮雨间。 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 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 却羡幽人在深僻,断无来客扣禅关。

白话文翻译:

垂柳和修长的竹子半遮半掩着山峦,一条曲折的小径在傍晚的雨中蜿蜒。 田野里绿意盎然,远望去一片朦胧,白色的飞瀑在岩石间潺潺流淌。 空旷的村庄里,老人们背着鲐鱼,边走边唱,古老的寺庙中,头陀乞食归来。 我却羡慕那些隐居在深山僻静之处的人,那里断然没有访客来敲打禅门。

注释:

  • 垂杨:垂柳。
  • 修竹:修长的竹子。
  • 纡回:曲折。
  • 暮雨:傍晚的雨。
  • 渺渺:遥远而模糊的样子。
  • 岩溜:岩石间的流水。
  • 鲐背:指老人背上背的东西,这里指鲐鱼。
  • 头陀:佛教中的苦行僧。
  • 禅关:禅门,指僧人的住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法工整秀丽。此诗描绘了作者游历龙华净明两院时所见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多有游历山水、寻求心灵寄托的倾向。蔡襄在游历龙华净明两院时,被自然景色所吸引,同时对隐逸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历龙华净明两院时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首联通过“垂杨修竹”和“一径纡回”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林画卷,而“暮雨间”则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颔联以“绿满野田”和“白飞岩溜”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动态美。颈联通过“空村鲐背行歌去”和“古寺头陀乞食还”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僧人的清苦生活,尾联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希望远离尘嚣,享受深山的宁静。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杨修竹半藏山,一径纡回暮雨间。

    • 垂杨和修竹半遮半掩着山峦,一条曲折的小径在傍晚的雨中蜿蜒。
    • 用“垂杨修竹”描绘山林的幽静,“一径纡回”则表现了小径的曲折,“暮雨间”增添了朦胧的美感。
  2. 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

    • 田野里绿意盎然,远望去一片朦胧,白色的飞瀑在岩石间潺潺流淌。
    • “绿满野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看渺渺”则表现了远望的模糊感,“白飞岩溜”和“自潺潺”描绘了流水的动态美。
  3. 空村鲐背行歌去,古寺头陀乞食还。

    • 空旷的村庄里,老人们背着鲐鱼,边走边唱,古老的寺庙中,头陀乞食归来。
    • “空村鲐背行歌去”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老人的生活,“古寺头陀乞食还”则表现了僧人的清苦生活。
  4. 却羡幽人在深僻,断无来客扣禅关。

    • 我却羡慕那些隐居在深山僻静之处的人,那里断然没有访客来敲打禅门。
    • 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羡慕,希望远离尘嚣,享受深山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垂杨修竹”比喻山林的幽静,“白飞岩溜”比喻流水的动态美。
  • 拟人:如“白飞岩溜自潺潺”中的“自”字赋予了流水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绿满野田看渺渺,白飞岩溜自潺潺”中的“绿满”与“白飞”,“看渺渺”与“自潺潺”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山林、田野、村庄和寺庙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人文的宁静,同时表达了作者希望远离尘嚣,享受深山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垂杨修竹:描绘山林的幽静。
  • 一径纡回:表现小径的曲折。
  • 暮雨间:增添朦胧的美感。
  • 绿满野田:展现自然的生机。
  • 白飞岩溜:描绘流水的动态美。
  • 空村鲐背行歌去:描绘乡村的宁静与老人的生活。
  • 古寺头陀乞食还:表现僧人的清苦生活。
  • 幽人在深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羡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垂杨修竹半藏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林的幽静 B. 田野的生机 C. 流水的动态美 D. 村庄的宁静

  2. 诗中“白飞岩溜自潺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却羡幽人在深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乡村的宁静的喜爱 D. 对僧人生活的羡慕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丽。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与蔡襄《十五日游龙华净明两院值雨》: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而蔡襄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蔡襄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