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海李龙图求素馨含笑花》

时间: 2025-02-04 15:44:41

二草曾观岭外图,开时尝与暑风俱。

使君已自怜清分。

分得新条过海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南海李龙图求素馨含笑花 蔡襄 〔宋代〕

二草曾观岭外图,开时尝与暑风俱。 使君已自怜清分。分得新条过海无。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素馨含笑花的喜爱,并请求南海的李龙图帮忙带一些新条的素馨含笑花过海。诗中提到“二草曾观岭外图”,指的是诗人曾在岭外的图画中看到过这两种花。花开时与暑风一起,显得格外清新。诗人自怜清分,希望能得到新条的花,过海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草:指素馨和含笑两种花。
  • 岭外图:岭外的图画。
  • 暑风:夏天的风。
  • 使君:对李龙图的尊称。
  • 清分:清新的气质。
  • 新条:新长出的枝条。
  • 过海:指从南海运送到诗人所在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是表达对花的喜爱和对朋友的请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书法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是他在欣赏素馨含笑花后,写给南海的李龙图,请求对方帮忙带一些新条的花给他。

创作背景: 诗人可能在某个夏日欣赏到了素馨含笑花,被其清新之美所吸引,因此写信给南海的朋友李龙图,希望能得到一些新条的花,以满足自己的欣赏和收藏之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素馨含笑花的喜爱和对朋友的请求。诗中“二草曾观岭外图”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这两种花的熟悉,也暗示了它们的美名远播。“开时尝与暑风俱”则进一步描绘了花开时的清新景象,与暑风相伴,更显其清新脱俗。后两句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请求,希望对方能帮忙带一些新条的花过海,体现了诗人对这种花的珍爱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草曾观岭外图”:诗人曾在岭外的图画中看到过素馨和含笑两种花,这里既表达了对这两种花的熟悉,也暗示了它们的美名远播。
  2. “开时尝与暑风俱”:花开时与暑风一起,显得格外清新,这里描绘了花开时的清新景象。
  3. “使君已自怜清分”:诗人自怜清分,即自己对这种清新气质的喜爱,这里表达了对花的珍爱之情。
  4. “分得新条过海无”:希望李龙图能帮忙带一些新条的花过海,这里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请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开时尝与暑风俱”中的“与暑风俱”比喻花开的清新景象。
  • 拟人:“使君已自怜清分”中的“怜清分”拟人化地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素馨含笑花的喜爱和对朋友的请求,希望通过朋友的帮助,能得到一些新条的花,以满足自己的欣赏和收藏之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素馨含笑花:清新、美丽、脱俗。
  • 暑风:清新、凉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草”指的是什么? A. 素馨和含笑花 B. 梅花和菊花 C. 桃花和杏花 答案:A

  2. 诗人请求李龙图帮忙带什么? A. 新条的花 B. 旧条的花 C. 花种子 答案:A

  3. 诗中“开时尝与暑风俱”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花开的清新景象 B. 花落的凄凉景象 C. 花开的繁华景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王安石的《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蔡襄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但前者更多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后者则是对具体花卉的喜爱和请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蔡襄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