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诣陈逋民 蔡襄 〔宋代〕
振衣凌晓色,霁野纵游韁。 莓润溪云重,春深山露香。 林幽风更细,院静日偏长。 曾是天皇外,相从识酒乡。
白话文翻译:
清晨抖擞衣衫迎晓光,晴朗的田野放马驰骋。 莓果湿润,溪流上云雾浓重,春意盎然,山间露水散发着香气。 林中幽静,微风轻拂,庭院寂静,白昼显得格外漫长。 曾经在天皇之外,与友人相随,共同认识这酒乡的乐趣。
注释:
- 振衣:抖擞衣衫,表示准备行动。
- 凌晓色:迎接清晨的光色。
- 霁野:晴朗的田野。
- 纵游韁:放马驰骋,自由游荡。
- 莓润:莓果湿润。
- 溪云重:溪流上云雾浓重。
- 春深:春意盎然。
- 山露香:山间露水散发香气。
- 林幽:林中幽静。
- 风更细:微风轻拂。
- 院静:庭院寂静。
- 日偏长:白昼显得格外漫长。
- 天皇外:指在天皇的统治范围之外。
- 相从:与友人相随。
- 识酒乡:认识酒乡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早晨出游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天皇外”可能指作者远离朝廷,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早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首句“振衣凌晓色”展现了作者抖擞精神,迎接清晨的姿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莓果、溪流、山露、林风、庭院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山野之中。最后两句“曾是天皇外,相从识酒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田园乐趣的愉悦心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振衣凌晓色”:作者抖擞衣衫,迎接清晨的光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 “霁野纵游韁”:在晴朗的田野上放马驰骋,自由游荡,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莓润溪云重”:莓果湿润,溪流上云雾浓重,描绘了春天的湿润和生机。
- “春深山露香”:春意盎然,山间露水散发香气,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气息。
- “林幽风更细”:林中幽静,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院静日偏长”:庭院寂静,白昼显得格外漫长,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曾是天皇外”:指作者远离朝廷,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 “相从识酒乡”:与友人相随,共同认识酒乡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莓润溪云重”中的“莓润”比喻春天的湿润和生机。
- 拟人:“林幽风更细”中的“风更细”赋予风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振衣凌晓色,霁野纵游韁”中的“振衣”与“霁野”,“凌晓色”与“纵游韁”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早晨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天皇外”和“相从识酒乡”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对田园乐趣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莓润、溪云、山露、林幽、院静、天皇外、酒乡。
- 详细解释:莓润描绘了春天的湿润和生机;溪云重表现了溪流上云雾的浓重;山露香传达了山间露水的香气;林幽和院静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天皇外指远离朝廷的自由生活;酒乡代表田园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振衣凌晓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A. 消极懒散 B. 积极向上 C. 忧郁沉思 D. 平静安详 答案:B
-
“霁野纵游韁”中的“霁野”指的是什么? A. 雨后的田野 B. 晴朗的田野 C. 雾蒙蒙的田野 D. 寒冷的田野 答案:B
-
诗中的“莓润溪云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干燥 B. 春天的湿润和生机 C. 秋天的丰收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B
-
“曾是天皇外”中的“天皇外”指的是什么? A. 在天皇的统治范围之内 B. 在天皇的统治范围之外 C. 在天皇的宫殿之外 D. 在天皇的视野之外 答案:B
-
诗中的“相从识酒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权力的渴望 B.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C. 对田园乐趣的热爱 D.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庭院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蔡襄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蔡襄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