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南十咏·满月池亭》
时间: 2025-01-27 03:55: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漳南十咏·满月池亭 蔡襄 〔宋代〕
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 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鉴内人。 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 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
白话文翻译
有一位客人怀抱着超脱尘世的情怀,在碧绿的湾边和晴朗的栏杆旁频繁地游玩。 他的心境如同波中的月亮,自然而然地与波光相合,但谁能分辨出镜子中的人影呢? 莎草砌边,乱蛙争相鸣叫,预示着雨的到来;杏树梁上,双燕似乎想要留住春天。 长久以来,他厌倦了追逐权势的末端,来到这里,向孤独的云朵致敬,将其视为上宾。
注释
- 脱世尘:超脱尘世的烦恼。
- 碧湾晴槛:碧绿的湾边和晴朗的栏杆。
- 无心自合波中月:形容心境自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 鉴内人:镜子中的人影。
- 莎砌乱蛙争噪雨:莎草砌边,乱蛙争相鸣叫,预示着雨的到来。
- 杏梁双燕欲留春:杏树梁上,双燕似乎想要留住春天。
- 趋豪末:追逐权势的末端。
- 来揖孤云作上宾:向孤独的云朵致敬,将其视为上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蔡襄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漳南(今福建漳州)所作的《漳南十咏》中的一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满月池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满月池亭游玩时的所见所感。首联“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直接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颔联“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鉴内人”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自然融入周围环境的心境。颈联“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乱蛙争鸣、双燕欲留春,都预示着春天的生机。尾联“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则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将孤独的云朵视为上宾,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客高怀脱世尘:诗人自比为有高远情怀的客人,超脱尘世的烦恼。
- 碧湾晴槛乐游频:在碧绿的湾边和晴朗的栏杆旁频繁地游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无心自合波中月:心境自然,与波中的月亮相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融入自然的心境。
- 照影谁分鉴内人:镜子中的人影难以分辨,比喻诗人自然融入周围环境的状态。
- 莎砌乱蛙争噪雨:莎草砌边,乱蛙争相鸣叫,预示着雨的到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
- 杏梁双燕欲留春:杏树梁上,双燕似乎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 长年老厌趋豪末:长久以来,厌倦了追逐权势的末端,表达了诗人对权势的厌倦。
- 来揖孤云作上宾:向孤独的云朵致敬,将其视为上宾,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无心自合波中月”比喻诗人自然融入周围环境的心境。
- 拟人:“杏梁双燕欲留春”将双燕拟人化,似乎想要留住春天。
- 对仗:“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湾晴槛:碧绿的湾边和晴朗的栏杆,象征自然美景。
- 波中月:波中的月亮,象征自然与心境的融合。
- 莎砌乱蛙:莎草砌边,乱蛙争相鸣叫,象征自然界的生机。
- 杏梁双燕:杏树梁上,双燕似乎想要留住春天,象征春天的生机。
- 孤云:孤独的云朵,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无心自合波中月”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心境自然融入周围环境 B. 诗人的心境与月亮相合 C. 诗人的心境与波光相合 D. 诗人的心境与镜子中的人影相合
-
诗中“来揖孤云作上宾”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权势的厌倦 B. 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C. 诗人对孤独的向往 D. 诗人对云朵的尊敬
-
诗中“莎砌乱蛙争噪雨”描绘了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雨的到来 C. 自然界的景象 D. 乱蛙的鸣叫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蔡襄《漳南十咏·满月池亭》:两者都表达了超脱尘世的情怀,但苏轼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而蔡襄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蔡襄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