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灾诗》
时间: 2025-01-26 00:4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虫灾诗
作者:刘迁 〔明代〕
夙夜徵车发,侵晓近田庐。
举手问田夫,今岁田何如?
田夫前致语,虫食已无余。
嗟我同妇子,黾勉事新畦。
三月谷方贵,不食种污菹。
五月常挥汗,称贷自耘锄。
七月禾苗起,穰穰望满车。
忽遭此虫食,昔望今已虚。
何以供赋税,何以为糇糈?
妻孥恐不保,谁能守归闾?
凄凉语不绝,策马入邱墟。
谷叶尽委地,惟有穗疏疏。
虫食犹不已,蔓延及草苴。
无能畀炎火,捉虫强吞诸。
与其害民命,无宁且食余。
田夫视亦叹,与之共欷歔。
殷勤嘱田夫,莫为秋作沮。
露白已八月,虫死金风嘘。
努力崇勤俭,糗饭更草茹。
藨蓘有丰年,不必苦踌躇。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农民在虫灾面前的苦难与无奈。诗人通过夜以继日的劳作,向田夫询问今年的收成,得知因虫害几乎颗粒无收。诗人感慨自己和家人努力耕作,但面对虫灾,丰收的希望变得渺茫。诗中描绘了虫灾对家庭生计的威胁,赋税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诗的后半部分反映出田夫的无奈与叹息,提醒彼此不要因此而沮丧,并鼓励继续努力,期待未来丰收的希望。
注释
- 夙夜:指从早到晚,形容辛勤劳作。
- 徵车:徵,指征发,车,指车马,这里指的是出行的车。
- 田夫:指耕作的农民。
- 糇糈:指粮食和饲料。
- 穰穰:形容丰收的样子。
- 藨蓘:指禾苗茂盛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迁,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农事、乡土为题材。其作品多反映农民的生活和艰辛,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明代,正值农民面临虫灾,诗人通过描写农民在虫灾面前的无奈与努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农民的生活困境。
诗歌鉴赏
《虫灾诗》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描绘了农民在虫灾面前的苦难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与关怀。开篇即以“夙夜徵车发”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接着通过与田夫的对话,引出虫灾造成的严重后果,体现了农民的无助和希望的破灭。全诗层层递进,情感逐渐升华,最终在对未来的期盼中收束,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中对自然灾害的生动描写与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使得这一作品不仅是一首描写虫灾的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虫灾对农民家庭的影响,令人深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夙夜徵车发,侵晓近田庐。
描绘了诗人日夜劳作,早晨近到田边的情景,体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 -
举手问田夫,今岁田何如?
诗人向田夫询问今年的收成,表现出对农作物的关心。 -
田夫前致语,虫食已无余。
田夫回答因虫灾,几乎没有收获,展现了失望与无奈。 -
嗟我同妇子,黾勉事新畦。
感叹自己和家人仍要努力耕作,体现出家庭的团结与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虫灾比作“虫食”,直观地表达了对农作物的危害。
- 拟人:虫子似乎在主动“吃”农作物,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
- 对仗:如“夙夜”、“侵晓”、“举手”、“问田夫”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同情,同时传达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与对未来的希望,强调了勤劳与节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虫:象征自然灾害,代表不幸与艰辛。
- 田:象征农民的生计与希望,承载着家庭的未来。
- 穗:象征丰收的希望,即便在虫灾面前依然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虫食已无余”中“虫食”指的是什么?
- A. 农作物
- B. 虫子
- C. 食物
- D. 田地
-
诗中提到的“夙夜”意指什么?
- A. 早晨和晚上
- B. 日夜
- C. 只在晚上
- D. 只在白天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描写了战乱对农民的影响,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y 岑参:表现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诗词对比
可以将《虫灾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关注自然灾害对农民的影响,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这些书籍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背景、结构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