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边芦苇荡的景象:河岸两侧的沙滩连成一片,枝条在浪花中摇曳。明亮的月光洒下,仿佛覆盖了一层雪,四处都难以辨认渔家的踪迹。
注释:
- 夹岸:指两岸的河流或水边地带。
- 连沙:指沙滩相连,形成连续的沙岸。
- 枝枝:指芦苇的枝条。
- 摇浪花:在水波的作用下,芦苇的枝叶随波摇动,形成浪花。
- 月明:指明亮的月光。
- 浑似雪:形容月光明亮,像雪一样洁白。
- 无处认渔家:四周看去,无法辨认出渔民的家。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的自然景象及渔家生活是唐代文人常表达的主题,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渔民生活的关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雍裕之,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具备细腻的观察力。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相对稳定时期,诗人借景抒情,通过自然描写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芦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人以“夹岸复连沙”开篇,描绘出河岸的沙滩连绵不绝,给人一种宽广无垠的感觉。接着“枝枝摇浪花”展现了芦苇在水波荡漾中的轻盈与活泼,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给人以动感的美感。诗中的“月明浑似雪”则通过比喻将月光的明亮与雪的洁白相提并论,进一步增强了夜晚的宁静与优美。然而,在这幅清幽的画面中,诗人却感到了一种隐秘的孤独,“无处认渔家”揭示了在月色下,渔家的踪影被掩盖,似乎在暗示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与迷失。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夹岸复连沙”:描绘出两岸的河流,沙滩延绵,营造出开阔的自然景象。
- “枝枝摇浪花”:芦苇随水波摇摆,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月明浑似雪”:比喻月亮的光辉如同白雪般皎洁,增强了夜晚的清幽氛围。
- “无处认渔家”:表达了在这样的夜景中,渔民的家四处难以辨认,暗示着一种失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雪,增添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使用“夹岸”和“连沙”形成对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迷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芦花: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美丽。
- 月光:代表着宁静与纯洁,也可能暗示孤独的思考。
- 浪花:象征着生命的动感与活力,体现了自然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明浑似雪”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 C. 对渔民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
“夹岸复连沙”中“复连”指的是:
- A. 沙滩相连
- B. 河水相连
- C. 鱼群相连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宁静的氛围。
- 李白《夜泊牛津》:描写夜晚的景象,传达孤独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对比雍裕之的《芦花》与王维的《鹿柴》,前者侧重于水边的景象,后者则更注重山林的宁静。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但所传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