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苦行僧》

时间: 2025-04-27 09:17:21

幽深红叶寺,清净白毫僧。

古殿长鸣磬,低头礼昼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苦行僧
幽深红叶寺,
清净白毫僧。
古殿长鸣磬,
低头礼昼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深藏于红叶中的寺庙,寺中有一位清净的白毫僧人。古老的殿宇中,钟磬声悠扬,僧人低头恭敬地礼拜着白昼的灯光。

注释:

  • 幽深:形容环境幽静而深远。
  • 红叶寺:一种意象,可能指秋天时树叶变红的寺庙,象征宁静。
  • 清净:形容僧人的内心世界,表明其修行的状态。
  • 白毫僧:指僧人的白色头发,通常是老年人的象征,代表智慧。
  • 古殿:指古老的寺庙,象征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
  • 鸣磬:指钟磬的声音,传达出一种佛教的宁静气息。
  • 礼昼灯:意指在白天对灯光的礼拜,暗喻对智慧和光明的追求。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通过描绘红叶寺和白毫僧的意象,隐含了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雍裕之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人生和宗教的思考。唐代文学繁荣,诗人们常以自然景观和宗教信仰为题材,展现出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午后,诗人游览红叶寺时所作。寺庙的宁静和僧人的修行生活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因此写下了这首赠诗,表达对苦行僧的钦佩和敬仰。

诗歌鉴赏:

《赠苦行僧》表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欣赏以及对宁静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红叶寺的幽静与清净,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诗的开头“幽深红叶寺”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红色的叶子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变化。同时,寺庙的“清净”与僧人的“白毫”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白毫的颜色象征着智慧与纯洁。古殿中的“长鸣磬”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悠扬的音响让人心灵沉淀。最后一联“低头礼昼灯”,则反映了僧人对光明和智慧的恭敬,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崇高追求。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优雅的意象,表现了对苦行僧生活的赞美,带给读者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深红叶寺:描绘了寺庙的环境,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色彩鲜明,丰富了视觉效果。
  2. 清净白毫僧:突出了僧人的形象,强调其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状态。
  3. 古殿长鸣磬:古老的建筑与悠扬的钟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氛围。
  4. 低头礼昼灯:表现了僧人对光明的崇敬,象征着对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意象对比:通过“红叶”与“白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僧人的清净。
  • 拟人化:钟声似乎在诉说,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静修行生活的赞美,强调了智慧与内心宁静的价值,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叶:象征秋天、生命的变迁与美好。
  • 寺庙:代表宁静、修行和宗教的庇护。
  • 白毫僧:象征智慧、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 钟磬:象征宗教的庄严和时光的流逝。
  • 昼灯:象征智慧之光与精神的指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寺庙有什么特征? A) 嘈杂
    B) 幽静
    C) 现代
    D) 荒废

  2. “白毫僧”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年轻
    B) 富有
    C) 智慧与清净
    D) 忙碌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昼灯”象征着什么? A) 暴力
    B) 放纵
    C) 智慧与光明
    D) 迷茫

答案:

  1. B) 幽静
  2. C) 智慧与清净
  3. C) 智慧与光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山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月光和酒的意象,表达了孤独和对自由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