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风雪迟苏潜夫游玉泉不至和客韵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2:25:36

立尽寒枝影,佳人窅不来。

掀帷抛断梦,拨箸写残灰。

南郭频愁籁,东林每忆雷。

树髡啼獝狖,云冻失丘魁。

江潝奔澜叠,山流腻绿颓。

精灵凭化骨,神力假于䰄。

一扫狂霾去,千峰万岭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舟中风雪迟苏潜夫游玉泉不至和客韵 其一

立尽寒枝影,佳人窅不来。
掀帷抛断梦,拨箸写残灰。
南郭频愁籁,东林每忆雷。
树髡啼獝狖,云冻失丘魁。
江潝奔澜叠,山流腻绿颓。
精灵凭化骨,神力假于䰄。
一扫狂霾去,千峰万岭梅。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树影下我独自伫立,心爱的她却迟迟未能到来。
我掀开帷帐,抛弃了美好的梦境,拨动筷子,写下了残余的灰烬。
南郭的乐声时常让我愁苦,东林的雷声总让我怀念。
树上啼叫的猿猴,云层冻结中失去了巅峰的姿态。
江水奔涌,波澜叠起,山流潺潺,绿意萎顿。
精灵依附于化骨,神力倚仗于虚无。
一扫而去那狂躁的霾气,千山万岭间梅花绽放。


注释

  • 佳人:指心爱的人。
  • :深远,隐秘。
  • 掀帷:掀开帐帘。
  • 拨箸:指用筷子拨动食物,象征孤独或思念。
  • 南郭、东林:可能指地名,也象征某种情境或心境。
  • 树髡:指树林中的猿猴。
  • 云冻失丘魁:形容天气寒冷,山丘失去生机。
  • 精灵:指神灵、鬼魅。
  • 狂霾:指混乱的雾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宏道(1568-1610),字中道,号皐隐,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弟兄袁宗道、袁中道共称“三袁”。他以“性灵”之学闻名,倡导自然、真情、个性的表达。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寒冷的季节,表现了诗人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以及自然景象带来的孤独感。诗中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美的追求。开篇即以“寒枝影”引入,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紧接着提到“佳人窅不来”,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中间部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将内心的愁苦与外界的寒冷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江潝奔澜叠,山流腻绿颓”,描绘了动与静的交融,透出一份沉重的情感。

末尾一句“一扫狂霾去,千峰万岭梅”则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似乎在暗示即使眼前再寒冷,也终究会迎来春暖花开的时刻。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现了袁宏道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立尽寒枝影,佳人窅不来:在寒冷的树影下站立,思念的佳人却始终不来。
  2. 掀帷抛断梦,拨箸写残灰:掀开帐帘,抛弃美梦,拨动筷子,写下孤独的生活。
  3. 南郭频愁籁,东林每忆雷:南郭的音乐让我愁苦,东林的回忆让我怀念。
  4. 树髡啼獝狖,云冻失丘魁:树林中猿猴啼叫,云雾凝冻,山丘失去了生机。
  5. 江潝奔澜叠,山流腻绿颓:江水奔涌,波澜层叠,山流清澈,却显得萎顿。
  6. 精灵凭化骨,神力假于䰄:精灵依附于化骨,神力凭借虚无。
  7. 一扫狂霾去,千峰万岭梅:一扫而去狂躁的霾气,千山万岭间梅花绽放。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佳人窅不来”中的“窅”字,生动地描绘了佳人之遥不可及的感觉。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探讨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枝:象征孤独、冷清的环境。
  • 佳人:象征爱情与思念。
  •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象征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人窅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思念
    C. 愤怒

  2. “江潝奔澜叠”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冷清
    B. 动感
    C. 安静

  3. 诗中提到的“千峰万岭梅”象征着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袁宏道的《舟中风雪迟》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袁宏道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更直接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分析明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