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炉
作者:韩奕 〔元代〕
绿玉裁成偃月形,偏宜煮雪向岩扃。
虚心未许如灰死,古色人看似汗青。
偶免樵柯供土锉,尚疑清籁和陶瓶。
达人曾拟同天地,上有秋虫为篆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炉的形状如同弯曲的月亮,特别适合在山岩上煮雪。诗人虚心地不愿意像灰烬一样死去,古老的色彩让人看上去像历史的记载。偶尔不需要柴火来供给土锉,仍然怀疑清风似乎与陶瓶相和。达人的思想曾经希望与天地同在,上面有秋虫为铭刻的印记。
注释
- 偃月形:指弯曲的月亮形状,形容竹炉的外观。
- 岩扃:岩石的门闩,借指在山中煮雪。
- 虚心未许如灰死:意指诗人不愿意心灵像灰烬那样死去,表达对生命的渴望。
- 古色:古老的色彩,指古代的气息和风韵。
- 清籁:清风中的竹笛声,象征清新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奕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竹炉》以竹炉为引子,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绿玉裁成偃月形”展现了竹炉的独特形状,立刻引起读者的好奇。随后,诗人将竹炉与煮雪的场景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静谧的氛围。诗中“虚心未许如灰死”的表达,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心灵的追求,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自然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偶免樵柯供土锉”表达了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物质生活的超脱,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达人曾拟同天地,上有秋虫为篆铭”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玉裁成偃月形:竹炉如同弯曲的月亮,形态优美。
- 偏宜煮雪向岩扃:适合在山岩中煮雪,显示了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虚心未许如灰死:表达诗人不愿心灵死去,渴望生命的热情。
- 古色人看似汗青:古老的色彩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
- 偶免樵柯供土锉:偶尔不需要柴火来供给,体现对自然的依赖。
- 尚疑清籁和陶瓶:怀疑清风与陶瓶的和谐,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思索。
- 达人曾拟同天地:有志之人希望与天地同在,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
- 上有秋虫为篆铭:秋虫的鸣叫如同铭文,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绿玉裁成偃月形”)、对仗(如“虚心未许如灰死”与“古色人看似汗青”)、意象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竹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炉:象征着自然和宁静,代表诗人内心的平和。
- 雪:象征纯洁与清新,映衬出诗人的情感。
- 秋虫: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暗示人与自然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竹炉的形状被比喻为哪种形状?
A. 圆形
B. 偃月形
C. 方形 -
诗人不愿意心灵死去,想要追求什么?
A. 财富
B. 宁静
C. 权力 -
“古色人看似汗青”的意思是:
A. 古老的色彩让人看到历史
B. 古色让人感到疲惫
C. 古老的色彩让人失去信心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韩奕《竹炉》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皆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但韩奕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强调孤独中的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韩奕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竹炉的意象与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