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道中》
时间: 2025-01-24 06:3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州道中
作者: 韩奕 〔元代〕
百里溪流见底清,
苕花蘋叶雨新晴。
南浔贾客舟中市,
西塞人家水上耕。
岸转青山红树近,
湖摇碧浪白鸥明。
棹歌谁唱弯弯月,
仿佛吴侬子夜声。
白话文翻译:
百里长的溪流清澈见底,
雨后初晴,苕花和蘋叶在水中摇曳。
南浔的商客在船上交易,
西塞的人家在水田里耕作。
岸边青山和红树映衬得更近,
湖面碧波荡漾,白鸥在阳光下飞翔。
是谁在月下唱着船歌,
仿佛是吴侬夜晚的声音。
注释:
- 苕花:指苕(音tiáo,水生植物),苕花指这种植物的花朵。
- 蘋叶:蘋(音pín,水生植物),蘋叶即为水面上的蘋草叶子。
- 南浔:地名,位于湖州,是一个重要的商贸集散地。
- 西塞:古地名,指的是西塞山,靠近湖边的一片地方。
- 棹歌:指船上的歌声,棹是划船的工具。
典故解析:
- 吴侬:指吴地的人民,因其语言柔和而得名,此处暗指江南水乡的文化氛围。
- 子夜声:古代诗歌中常用来形容夜晚的音乐声,暗示宁静而柔美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奕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江南水乡的风光,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湖州道中》写于诗人行旅途中,描绘湖州水乡的美丽景色和生活气息,反映了他对江南水乡的深切情感和对民生的关注。
诗歌鉴赏:
《湖州道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湖州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气息。诗开头两句,以“百里溪流见底清”引入,描绘了溪流的清澈透明,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苕花蘋叶雨新晴”,通过雨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南浔贾客的描写则引入了人文活动,展现了水乡商贸的繁荣与活泼,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下半部分的景象描写更为生动,“岸转青山红树近”描绘了山水相依的美丽画卷,显示出自然的层次感;而“湖摇碧浪白鸥明”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展现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充满了生机。最后两句“棹歌谁唱弯弯月,仿佛吴侬子夜声”,通过月下的歌声,营造出一种带有思乡情怀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情眷恋。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对人文生活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湖州的深厚情感和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里溪流见底清:溪水清澈,水底可见,给人以宁静之感。
- 苕花蘋叶雨新晴:雨后初晴,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南浔贾客舟中市:描绘商客在船上交易,展现了繁忙的商业活动。
- 西塞人家水上耕:水乡人家在水田耕作,体现了水乡的特色农业。
- 岸转青山红树近:岸边青山与红树,形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 湖摇碧浪白鸥明:湖面波光荡漾,白鸥飞翔,展现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 棹歌谁唱弯弯月:月下的船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仿佛吴侬子夜声:夜晚的歌声,增添了思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岸转青山红树近”和“湖摇碧浪白鸥明”。
- 比喻:如“仿佛吴侬子夜声”,将歌声与江南文化联系起来。
- 拟人:如“湖摇碧浪”,赋予湖水以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湖州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水乡人文生活的细腻观察,反映了对江南水乡的深情眷恋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代表自然的纯洁。
- 苕花、蘋叶: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体现了水乡的自然美。
- 商客:代表着人文活动,描绘了水乡的繁荣。
- 青山、红树:象征自然与生命的交融,展现了丰富的自然色彩。
- 白鸥:象征自由与灵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弯弯月:象征宁静与思乡,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情感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韩奕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哪一句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场景?
- A. 百里溪流见底清
- B. 苕花蘋叶雨新晴
- C. 南浔贾客舟中市
- D. 湖摇碧浪白鸥明
-
诗中提到的“吴侬”指的是哪个地区的文化?
- A. 北方
- B. 西南
- C. 江南
- D. 西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白居易的诗作,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 《夜泊牛津》:王之涣的作品,展示了水乡的宁静与柔美。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与《湖州道中》同样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但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与月色的映衬。
- 《渔舟唱晚》(王士祯):两者都描绘了水乡的生活风貌,但《渔舟唱晚》更侧重于渔民的生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江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