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35:50

春在愁中与梦中。

晚莺雏燕各西东。

东皇无计惜残红。

乍采蘼芜栖曲径,又携芍药下疏栊。

恁时相见太匆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二
作者: 冯煦 〔清代〕

春在愁中与梦中。
晚莺雏燕各西东。
东皇无计惜残红。
乍采蘼芜栖曲径,
又携芍药下疏栊。
恁时相见太匆匆。

白话文翻译

春天在忧愁与梦中交织,
黄昏时分,黄莺与燕子各自飞向西东。
东皇无计留住这残余的花红。
偶然在小路上采摘了蘼芜,
又带着芍药走过那稀疏的栏杆。
那时我们相见,实在太匆匆了。

注释

  • :忧愁,忧虑。
  • 晚莺:晚上的黄莺,象征着凋零的春色。
  • 东皇:指的是东风,象征春天的来临。
  • 残红:指残留的花朵,寓意春天的凋零。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离愁别绪。
  • 疏栊:稀疏的栏杆,描绘出一种空旷的感觉。
  • 恁时:那时,指相见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擅长词作和诗歌,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春天的花朵虽美,但转瞬即逝,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二》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惆怅的词作。开篇“春在愁中与梦中”,以春天的美好与愁苦的心情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诗人的心中,却夹杂着忧愁与梦幻,似乎春天的美丽并不能驱散心中的阴霾。

接下来的“晚莺雏燕各西东”,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黄莺与燕子各自飞散的景象。这一画面不仅生动地呈现了春天的景色,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分散,增添了诗中淡淡的惆怅。

“东皇无计惜残红”一句,表达了春天的无情与短暂,即使是东风也无法挽留那残余的花红。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令整个诗篇更显深沉。

后半部分“乍采蘼芜栖曲径,又携芍药下疏栊”,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小径上采花的情景,然而这一切却被时间所限制,最终以“恁时相见太匆匆”收尾,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仿佛一切美好都在瞬间结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带着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春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在愁中与梦中:春天的美好与诗人的忧愁和梦境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
  2. 晚莺雏燕各西东:描绘晚间景象,鸟儿各自飞散,象征离别。
  3. 东皇无计惜残红:春天的东风无力留住残余的花朵,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4. 乍采蘼芜栖曲径:在小路上偶然采摘蘼芜,表现闲适的生活。
  5. 又携芍药下疏栊:带着芍药走过稀疏的栏杆,增加了生活的情趣。
  6. 恁时相见太匆匆:最后以感慨时间的匆匆,呼应开头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与愁苦的比喻,表现内心的矛盾。
  • 拟人:东皇被赋予情感,代表春天的无情。
  • 对仗:“晚莺雏燕各西东”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美好。
  • 莺燕:代表自由与离别。
  • 残红:象征短暂的美丽。
  • 蘼芜与芍药:各自代表离愁与美好,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皇”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春风
    • B. 秋风
    • C. 夏雨
  2. “乍采蘼芜”中的“乍”意为:

    • A. 突然
    • B. 逐渐
    • C. 平稳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欢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A. 春风
  2. A. 突然
  3.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 晏殊的《浣溪沙》:描写春天景色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时间和离别的感慨,尽管情感基调有所不同,但都显示了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