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意气拿云忆昔年。
当筵借箸画山川。
功名欹枕看飞鸢。
草檄未成憎命达,
酬恩何计受人怜。
一龛云卧送华颠。
白话文翻译:
我怀念往昔的豪情壮志,
曾在席间借助筷子勾画山河。
功名在枕边翻飞,像那空中的鸢。
虽未写成檄文,却对命运充满怨恨,
如何才能回报别人的恩情,获得他人的怜爱?
一龛白云下,我惬意地卧着,送走华美的浮华。
注释:
- 意气拿云:形容志向高远,有抱负。
- 当筵:在席间,宴会上。
- 借箸:借助筷子,表明以筷子为工具来描绘。
- 功名:指功绩和名声。
- 欹枕:斜靠在枕头上。
- 草檄:草拟的檄文,檄文是一种文书,通常用于发出号令。
- 怜:怜悯、关爱。
- 一龛云卧:形容在云雾之中安静地躺着,意境悠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方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经历人生起伏、名利得失之际,表达了他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思考。在清代社会,士人往往对功名利禄有着执着追求,而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对成就与命运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整首《浣溪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起首“意气拿云忆昔年”一语,勾勒出诗人曾经的豪情壮志,仿佛那些梦想与理想仍在心中萦绕。接下来的“当筵借箸画山川”,描绘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似乎在提醒自己,当年曾有的自由与激情。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转向沉重。“功名欹枕看飞鸢”是一种对功名的无奈与反思,尽管身处高位,内心却难以平静;“草檄未成憎命达”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不满与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同时,诗人在思考如何回报恩情时,表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绪。
最后一句“一龛云卧送华颠”,通过云的意象,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脱与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仿佛在向时间告别,向世俗的浮华释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士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意气拿云忆昔年:表达对往昔壮志的追忆,展现出诗人高昂的志向。
- 当筵借箸画山川:在欢宴中借助筷子描绘山河,寓意当年豪情的畅快与艺术的表达。
- 功名欹枕看飞鸢:对名利的反思,尽管身处功名之中,但内心却难以安宁。
- 草檄未成憎命达:表达对未能实现理想的失落与对命运的怨恨。
- 酬恩何计受人怜:思考如何回报他人的恩情,表现出一种困惑与无奈。
- 一龛云卧送华颠: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表现出对浮华生活的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功名欹枕看飞鸢”,用飞鸢比喻名利,形象生动。
- 拟人:如“一龛云卧”,赋予云以人类的行为,增强了意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往昔壮志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自由与超脱,寓意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山川:象征壮丽与理想,代表诗人曾经的抱负。
- 飞鸢:象征名利与成就,表现出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
- 华颠:指浮华的生活,暗示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意气拿云”中的“意气”指什么? A. 情感
B. 志向
C. 态度 -
“草檄未成”中“草檄”指什么? A. 草书的文书
B. 草拟的命令
C. 草药的药方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怀念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豪情,但更加强调对饮酒的豪放与对月的寄情。
- 《将进酒》: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的淡然,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