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澎湖厅》
时间: 2025-02-04 16:14: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目积沙日影西,周围众岭势高低。
三春花柳寻踪杳,一树云烟与屋齐。
连月风声鸣北牖,终年潮信涨前溪。
迢遥堤岸环如堵,署冷心清絮著泥。
白话文翻译:
眼前满是沙滩,日影西斜,四周山岭起伏不平。春天的花和柳,寻觅踪迹却已无影无踪,一棵树的云烟与房屋融为一体。连月的风声在北窗外鸣响,整年潮水涨落在前面的溪流。遥远的堤岸如同围墙一般,夏日的凉意使人心清,浮絮漂浮在泥土上。
注释:
- 满目积沙:眼前都是沙滩。
- 日影西:太阳的影子向西斜落。
- 三春花柳:春天的花和柳树,代表生机和美好。
- 云烟与屋齐:树上的云雾和屋子显得融为一体。
- 鸣北牖:北窗外传来的风声。
- 潮信涨:潮水涨起。
- 迢遥堤岸:远处的堤岸。
- 署冷心清:夏日的凉爽使人心情清爽。
- 絮著泥:漂浮的絮沫沾在泥土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乌竹芳,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抒发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常蕴含哲理,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澎湖厅,描绘了澎湖的自然风光,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题澎湖厅》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澎湖的美丽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宁静。开篇以“满目积沙日影西”引入,展现出沙滩的辽阔和日落的宁静,给人一种悠闲的视觉体验。接着“周围众岭势高低”描绘了山峦起伏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诗中“春花柳”的描写,带有春日的生机,但“寻踪杳”又隐含了时间的流逝与无常,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失落。
再往下,诗人通过“连月风声鸣北牖”,让读者感受到一阵阵的风声,似乎是时间的流动和生活的节奏。最后两句“迢遥堤岸环如堵,署冷心清絮著泥”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隔绝与宁静的美,堤岸的遥远与夏日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带给人心灵的平静。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目积沙日影西”:开篇描绘沙滩和日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周围众岭势高低”:山峦的起伏,表现大自然的多样性。
- “三春花柳寻踪杳”:春天的花柳在时间的推移中似乎消失了,寓意美好的事物常常转瞬即逝。
- “一树云烟与屋齐”:树与房屋的共同存在,象征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连月风声鸣北牖”:风声的持续,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终年潮信涨前溪”:潮汐的变化象征生命的起伏。
- “迢遥堤岸环如堵”:远处的堤岸如同围墙,表现一种隔绝感。
- “署冷心清絮著泥”:夏日的清凉使人心情舒畅,漂浮的絮沫象征着生命的轻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心情进行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沙日”,“花柳”,“云烟”,都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写景抒情,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沙滩:象征着广阔与自由。
- 山岭:代表着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 花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云烟:象征着自然的缥缈与人文的融合。
- 潮水:代表着生命的起伏和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目积沙”的意思是什么? A. 眼前都是沙滩
B. 眼前都是海水
C. 眼前是山岭 -
诗中提到的“春花柳”象征什么? A. 生机与美好
B. 秋天的凋零
C. 冬天的寒冷 -
“迢遥堤岸环如堵”中的“如堵”意思是? A. 像墙一样
B. 像水一样
C. 像花一样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感慨,但乌竹芳的诗更侧重于描写景物的细腻,情感更为内敛;而白居易则更直接表达了离愁别恨,情感更加外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