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
作者: 曹慎仪 〔清代〕
夜阑玉篆香消。漏声遥。
独自钩帘新月上花梢。
乡梦断。春灯暗。正无聊。
闲叠红笺小字赋樱桃。
白话文翻译
夜色渐深,玉篆香烟已散,漏壶的滴答声传得很远。
我独自一人,拉开帘子,看新月高挂在花梢。
思乡的梦已断,春灯也暗淡了,正感到无聊。
闲来无事,我在红色的笺纸上写下小字,赋诗以描绘樱桃。
注释
- 夜阑:夜深时分。
- 玉篆:指香料的形态,象征清香。
- 漏声:指漏壶滴水的声音。
- 钩帘:拉开帘子。
- 乡梦:思乡的梦。
- 春灯:春天的灯光,象征温暖与安宁。
- 闲叠:无事时重叠、写字。
典故解析
- 月上花梢:古代诗词中常用月亮与花朵作为意象,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樱桃:樱桃在古诗中常常与青春、爱情相联系,具有象征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慎仪,清代女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她的诗风清新、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创作于曹慎仪的生活中,反映了女性在夜深时分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写作时正值春天,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细腻动人的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思乡情怀。诗的开头以“夜阑玉篆香消”引入,夜色渐深,清香已散,给人一种寂静的感受。接着描写漏壶的声音,渗透着一种孤独的氛围,似乎伴随着夜深人静的思绪。
“独自钩帘新月上花梢”,诗人拉开窗帘,看到新月高挂,愈发感到孤单与无奈。在这样的夜晚,思乡的梦已断,春灯也暗淡,诗人无聊的心情愈加浓厚。最后,她闲来无事,选择在红笺上写下小字,赋诗以寄托自己的情感,樱桃作为意象,增添了一丝甜蜜与忧伤的对比。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夜晚、思乡以及孤独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与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阑玉篆香消:夜深时香气散去,形成寂静的氛围。
- 漏声遥:滴水的声音远远传来,增强孤独感。
- 独自钩帘新月上花梢:独自拉开窗帘,看见新月,象征孤独的思考。
- 乡梦断:思乡的梦已经断裂,表明对乡愁的感受。
- 春灯暗:春天的灯光暗淡,象征希望与温暖的缺失。
- 正无聊:感到无所事事,内心的空虚。
- 闲叠红笺小字赋樱桃:在红纸上写小字,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樱桃的描绘。
修辞手法:
- 比喻:“玉篆香”比喻清雅的香味。
- 拟人:夜晚被赋予情感,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氛围。
- 对仗:如“乡梦断,春灯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乡情感,反映了女性在特定环境下的情绪波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孤独与思考。
- 月:象征美好与希望。
- 樱桃:象征青春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乌夜啼》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曹慎仪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乡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渴望
B. 思乡之情
C.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夸张
B. 对仗
C. 反问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乌夜啼》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为直接,情感更为浓烈,而《乌夜啼》则通过夜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注》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