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题徐仲可丈令女书画遗墨》

时间: 2025-01-27 03:32:59

一卷彤芬丽制,过庭曾写新词。

残山剩水南朝恨,都付画图知。

最是仙云事杳,陈王有泪如丝。

斜阳立尽西风瘦,肠断对卷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题徐仲可丈令女书画遗墨
作者: 马叙伦

一卷彤芬丽制,过庭曾写新词。
残山剩水南朝恨,都付画图知。
最是仙云事杳,陈王有泪如丝。
斜阳立尽西风瘦,肠断对卷葹。


白话文翻译

这幅精美的画卷曾经在庭院中留下过新的诗词。
那南朝的遗恨如今只剩残山和流水,
全都寄托在这幅画中。
最令人怅惘的是仙云的事情已变得渺茫,
就像陈王那样,泪水如丝般流淌。
斜阳已经落尽,西风凋瘦,
我对着卷轴不禁肠断心伤。


注释

  • 彤芬:形容红色鲜艳,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事物。
  • 新词:指新的诗词。
  • 残山剩水:指南朝遗留下来的美丽景色,暗含对往事的追忆。
  • 仙云事杳:形容美好事物的遥不可及,已然消散。
  • 陈王:指汉朝的陈平,因失去爱妃而流泪,寓意深情。
  • 卷葹:指卷轴上的画作,葹指草,喻指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叙伦(1881-1969),字子云,号秋水,晚号白山,现代诗人、美术家。生于江苏,曾留学日本,后致力于古典诗词和绘画,作品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近代,背景是对徐仲可遗作的感怀,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乌夜啼·题徐仲可丈令女书画遗墨》通过描绘一卷精美的画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感伤。诗中融入了对南朝历史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美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通过描写画卷,展示了徐仲可的才华与创作的美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而后面的“残山剩水南朝恨”则转而表达了对历史的遗憾,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接下来的“仙云事杳”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仙云的渺茫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难以再现,引发读者对过往的深沉思考。最后两句以“斜阳”和“西风”构成了一个凄凉的意境,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人情的冷暖,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尽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卷彤芬丽制:描绘画卷的美丽,暗示其艺术价值。
  2. 过庭曾写新词:提到这幅画曾激发出新的诗词,暗示艺术的互通。
  3. 残山剩水南朝恨:南朝的遗憾与风景的残缺结合,情感深沉。
  4. 都付画图知: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画作上,表达情感的寄托。
  5. 最是仙云事杳:描述美好事物的消逝,表现诗人的无奈。
  6. 陈王有泪如丝:借用陈王的泪水,强化情感的深邃与悲伤。
  7. 斜阳立尽西风瘦:描绘时光的流逝与衰退,营造出凄凉的气氛。
  8. 肠断对卷葹:表达对画卷的无限眷恋与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如丝”,通过比喻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追忆和对艺术的敬畏,通过对画作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深切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芬:象征美丽与艺术。
  • 残山剩水:象征过往的遗憾与历史的沉淀。
  • 仙云:象征美好的理想与难以捉摸的东西。
  • 斜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卷彤芬丽制”中的“彤芬”指什么?
    A. 颜色鲜艳的
    B. 颜色暗淡的
    C. 画卷的名称

  2. 诗中提到的“陈王”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朝的陈平
    B. 唐朝的李白
    C. 宋朝的苏轼

  3. “肠断对卷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伤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比如与李白的《静夜思》作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但情感基调不同,前者更具忧伤,后者则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近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马叙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