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界寺》

时间: 2025-01-27 03:32:54

古寺白门边,寒风逗石烟。

松篁无俗径,钟磬有诸天。

岁晚难为客,官闲易入禅。

灯残僧别去,清梦竹相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白门边,寒风逗石烟。
松篁无俗径,钟磬有诸天。
岁晚难为客,官闲易入禅。
灯残僧别去,清梦竹相怜。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寺庙在白色的门边,寒风轻轻拂动着石头上的烟雾。
松树和竹子没有繁华的道路,钟声和磬声传达着天上的音韵。
年末时节,外来的客人难以得到招待,官员闲暇时容易进入禅境。
灯光微弱,僧人已悄然离去,清梦中竹子互相怜惜。

注释:

  • 古寺:古老的寺庙,象征着宁静和历史的积淀。
  • 白门:白色的门,可能暗示清白、纯净。
  • 寒风:象征秋冬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气氛。
  • 松篁:松树和竹子,常常象征坚韧和高洁。
  • 钟磬:寺庙中用来敲响的钟和磬,传递佛教的教义。
  • 岁晚:年末,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 灯残:灯光微弱,暗示着孤独和寂静的环境。
  • 清梦:指清幽的梦境,表现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钟磬”一词常常出现在佛教文化中,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心灵的安宁。此外,诗中对“禅”的提及,反映了明代士人对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吸收与融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思任,明代诗人,生于福建,字子用,号惜寒。他为人清白,崇尚道德,诗风淡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心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是明代,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散之感。诗人在古寺中感受到的孤寂与宁静,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宿天界寺》通过描绘古老寺庙的幽静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诗的开头,古寺与寒风的描写,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的世界,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石烟的薄雾。接着,通过“松篁无俗径”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强调了在自然中寻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在“岁晚难为客”的句子中,作者反思了岁月的流逝和人际关系的疏离,尤其是在年末这种易生感慨的时节,外来的客人反而显得孤单。最后两句“灯残僧别去,清梦竹相怜”,展现了寂静的夜晚,僧人离去后只剩下微弱的灯光,竹子在梦中互相抚慰,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哲理的追求,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寺白门边:描绘了一个古老寺庙的环境,白门象征着清净。
  2. 寒风逗石烟:寒风轻拂,石头上升起烟雾,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3. 松篁无俗径:松树和竹子没有通俗的小路,表现出环境的幽静与高洁。
  4. 钟磬有诸天:钟声和磬声传入耳中,象征着天上的音韵,与世俗无关。
  5. 岁晚难为客:在年末时节,外来访客难以得到应有的招待。
  6. 官闲易入禅:闲暇的官员容易沉浸于禅宗的境界,表现出对内心的追求。
  7. 灯残僧别去:微弱的灯光下,僧人已悄然离去,增添了孤独的气氛。
  8. 清梦竹相怜:在梦中,竹子彼此怜惜,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松篁无俗径,钟磬有诸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清梦竹相怜”,赋予竹子感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 比喻:以“灯残”比喻孤独的境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在喧嚣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安静与历史的沉淀。
  • 寒风:代表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松篁: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诗人对品质的追求。
  • 钟磬:表现佛教文化的影响,象征内心的宁静。
  • 灯残:象征孤独与寂寞的境况。
  • 清梦:代表宁静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思任
    C. 杜甫

  2. “松篁无俗径”中“无俗径”的意思是: A. 没有繁华的小路
    B. 有很多游客
    C. 有很多小路

  3. 诗中提到的“灯残”意指: A. 灯光明亮
    B. 灯光微弱
    C. 灯光熄灭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竹里馆》——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描绘自然与内心的宁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更侧重于对静谧环境的享受。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在孤独的环境中,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情感更为激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王思任与他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