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时间: 2025-02-04 16:10:34

回首沧桑已数番,感怀无尽又何言。

悲看世路皆危壑,喜共家人在故园。

笔底有心神目远,来年多难骨犹存。

连章句弗矜佳丽,风雅于今止一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怀
作者: 陈恭(宋代)

回首沧桑已数番,
感怀无尽又何言。
悲看世路皆危壑,
喜共家人在故园。
笔底有心神目远,
来年多难骨犹存。
连章句弗矜佳丽,
风雅于今止一痕。

白话文翻译:

回首过去的沧桑岁月,已经经历了多次变迁,感慨无尽,又如何能用言语来表达呢?悲伤地看着世间的道路如同深渊,欢喜地和家人一起在故乡团聚。笔下虽有情感,但目光已远,明年依然会面临多难的境遇,然而身体依旧健在。连篇累句也不在乎华丽,风雅如今只留下微薄的一痕。

注释:

  • 沧桑:指的是时间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 感怀:感慨怀念,表达内心的情感。
  • 危壑:比喻危险的境地或困境。
  • 故园:故乡,作者的出生地或成长地。
  • 笔底:写作的过程。
  • 骨犹存:形容身体仍然健在。
  • 连章句:连篇累句的文字。
  • 弗矜:不以为意,不自夸。
  • 风雅:指文人雅士的风采与情趣。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沧桑”与“危壑”体现了古人对人生苦短、世事多变的感慨。同时,故园的提及也反映了古诗中常见的对乡土情感的珍视。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故乡的热爱。其作品常融汇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生活的困苦,诗人通过个人经历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人的眷恋。

诗歌鉴赏:

《感怀》这首诗通过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沧桑岁月带来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作者回首往事,感叹经历的沧桑和变化,展现了对人生的无尽感慨。接着,诗人对世事的悲观看法和对家庭团聚的喜悦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依然珍惜亲情的情感。

在“笔底有心神目远”一句,诗人强调了写作的主观性,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与远大的理想。尽管未来依然充满艰难,作者却以坚韧的姿态面对,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强调了对华美形式的不拘泥,表达出诗人对内在情感的重视,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风雅情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思索和对生活的感怀,融合了家国情怀和个人经历,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深度和思想高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回首沧桑已数番:回顾自己经历的艰难时光,已经多次。
    2. 感怀无尽又何言:感慨无限,言语难以表达。
    3. 悲看世路皆危壑:悲伤地看待社会的前景,皆是险境。
    4. 喜共家人在故园:欣喜与家人团聚在故乡。
    5. 笔底有心神目远:写作时心中有情,目光却在远方。
    6. 来年多难骨犹存:明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但身体尚存。
    7. 连章句弗矜佳丽:即使写得不华丽,也不以此自夸。
    8. 风雅于今止一痕:如今的风雅仅留下一点痕迹。
  •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悲与喜)、反复(沧桑与感怀)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此外,诗中使用了隐喻与象征,"危壑"象征着人生的困境,而"故园"则代表着温情与归属。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索,反映了对家人和故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传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无畏态度。

意象分析:

  • 沧桑: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 危壑: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危险。
  • 故园:象征归属与温暖的家庭。
  • 笔底:象征创作与内心深处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园”指的是哪里? A. 乡村
    B. 故乡
    C. 城市
    D. 自宅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感怀
    C. 愤怒
    D. 忧伤

  3. “悲看世路皆危壑”中“危壑”的意思是? A. 安全的地方
    B. 深渊或危险的境地
    C. 朋友聚会
    D. 美好的未来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乡思》 陆游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在比较陈恭的《感怀》与李白的《静夜思》时,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情感。陈恭通过回忆与感慨结合,展现了生活的复杂与艰难;而李白则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出浓厚的乡愁。两者虽风格不同,却都深刻地反映了人对故土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词牌名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