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曲》

时间: 2025-01-11 17:41:51

青谿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意思解释

采桑曲

作者: 沈天孙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青谿女儿爱罗裙,提筐陌上踏春云。
蚕饥日暮思归去,不敢回头看使君。

白话文翻译:

青谿的姑娘喜欢穿着轻盈的罗裙,
她提着筐子在春天的田野上行走。
到了傍晚,蚕儿饥饿,她想着回家的路,
但却不敢回头去看那位使君。

注释:

  • 青谿: 指的是青色的溪流,这里可能是一种地方名,象征着生机与自然。
  • 罗裙: 轻薄的裙子,通常用细纱或轻绸制成,象征青春与柔美。
  • 提筐: 提着筐子,指采桑或采摘的动作,体现劳动的场景。
  • 陌上: 指田间小路,春天的田野景象。
  • 蚕饥: 蚕儿因为饥饿而急于回去,表现出对家的思念。
  • 使君: 指在场的男子,可能是身份尊贵的青年,象征着权力与距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天孙,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诗歌作品以描写自然与人情见长,尤其擅长抒发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采桑曲》写于春天,正是桑树发芽、蚕儿生长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青谿女儿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农耕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对乡土的依恋。

诗歌鉴赏:

《采桑曲》是一首细腻优美的田园诗,描绘了春天田野的生机与劳动者的情感。诗中青谿女儿的形象,既有青春的活力,又蕴含着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切思念。首句“青谿女儿爱罗裙”以生动的形象开篇,展示出女儿的青春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提筐陌上踏春云”,则通过“踏春云”的意象,传达出春日的轻盈与愉悦。随着诗歌的发展,情感逐渐加深,尤其是“蚕饥日暮思归去”,在轻快的氛围中,隐含着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不敢回头看使君”,则暗示着一种情感的矛盾,既渴望与使君的互动,又因身份的差距而感到不安,增添了诗的情感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谿女儿爱罗裙: 描述青谿的姑娘们喜爱穿轻盈的裙子,展现了青春的美丽与活力。
  2. 提筐陌上踏春云: 她们在田间小路上提着筐子,仿佛在踏着春天的云彩,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劳动的乐趣。
  3. 蚕饥日暮思归去: 到了傍晚,饥饿的蚕儿让她思念回家,表现出对家庭的依恋与责任感。
  4. 不敢回头看使君: 她却不敢回头去看使君,展现出对身份差距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抑制。

修辞手法:

  • 比喻: “踏春云”比喻春天的轻快感觉,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 “蚕饥”赋予蚕儿人性,使得情感更为真实。
  • 对仗: 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青谿女儿的形象,传达了对乡土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柔美与坚韧,同时也表现出对身份与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谿: 代表自然与生命的源泉。
  • 罗裙: 象征青春与女性的柔美。
  • 筐子: 代表着劳动与生活的实践。
  • 春云: 表示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使君: 代表权力与社会地位,突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谿女儿提着什么在陌上行走? A) 花篮
    B) 筐子
    C) 书籍
    D) 竹笛

  2. 诗中提到的“使君”指的是: A) 农夫
    B) 贵族
    C) 管理者
    D) 渔夫

  3. 诗中“蚕饥”表达了哪种情感? A) 急切
    B) 高兴
    C) 忧愁
    D) 轻松

答案:

  1. B) 筐子
  2. B) 贵族
  3. A) 急切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杜甫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江南春》: 描绘南方春日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 《春夜喜雨》: 通过雨水的滋润,表现出对生命的希望与感恩。

两首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但《采桑曲》更侧重于劳动者的情感与身份的矛盾,而《江南春》则更加宏观地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