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娥眉亭)
东梁山。西梁山。占断长江相对闲。
古今双鬓斑。天漫漫。水漫漫。
人事如潮多往还。浅颦深恨间。
白话文翻译:
在东梁山和西梁山之间,长江一分为二,显得格外悠闲。
古今之间,两鬓已斑白。天色渐暗,水波荡漾。
人事如潮水般,来来往往。我的心情在浅浅的愁苦与深深的怨恨之间徘徊。
注释:
- 东梁山、 西梁山:指代长江两岸的山,象征着相对的距离与思念。
- 占断:占据、分隔。
- 古今双鬓斑:指头发因岁月而变白,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天漫漫、水漫漫:描绘自然环境的悠远与辽阔,表现内心的孤独。
- 人事如潮多往还:人世间的事物像潮水一样来去匆匆。
- 浅颦深恨:形容心中淡淡的忧愁与深沉的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机,字子华,号惭愧,宋代诗人,少有名声,作品以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著称。他的诗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黄机经历人生变故和情感困扰时期,反映了他在历史长河中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长相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紧密结合。诗的开头以东梁山和西梁山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分隔却又相对的空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着提到“古今双鬓斑”,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这种个人的感受与自然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天漫漫,水漫漫”不仅描绘了外界的辽阔,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茫然与无奈。接下来的“人事如潮多往还”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潮水般来去匆匆,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最后的“浅颦深恨间”则是情感的集中体现,浅浅的愁苦和深深的怨恨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感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梁山、西梁山:分隔的两座山,象征着相思的距离。
- 占断长江相对闲:长江在两山之间流淌,带来一种闲适与孤独。
- 古今双鬓斑:时间的流逝使得头发变白,感叹岁月无情。
- 天漫漫、水漫漫:自然景色的辽阔,反映内心的孤独。
- 人事如潮多往还:人际关系的变迁,感叹世事无常。
- 浅颦深恨间:情感的复杂性,愁苦与怨恨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事比作潮水,形象生动。
- 对仗:如“古今双鬓斑”、“天漫漫、水漫漫”,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让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呼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梁山、西梁山:象征距离与思念。
- 长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双鬓斑:象征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沧桑。
- 天、水:象征广阔的自然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座山分别是?
- A. 东梁山和西梁山
- B. 南梁山和北梁山
- C. 东山和西山
-
“古今双鬓斑”中的“双鬓”指的是什么?
- A. 眼睛
- B. 头发
- C. 眉毛
-
诗中“人事如潮”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人际关系的稳定
- B. 人际关系的变迁与无常
- C. 对人际关系的期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黄机的《长相思》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但黄机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细腻的内心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黄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