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游北山偶过普福寺寻葛洪丹井》

时间: 2025-01-11 10:03:05

古寺随缘到,云霞晚自闲。

僧房开竹里,仙路入花间。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

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随缘到,云霞晚自闲。
僧房开竹里,仙路入花间。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
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偶然造访一座古老的寺庙,晚霞映照下的宁静与闲适。僧人的居室坐落于竹林中,通往仙境的道路蜿蜒于花丛之间。斜晖洒在秋水之上,薄烟弥漫于夕阳下的山峦。诗人偶尔探寻古人的遗迹,心中不禁惆怅,想要遗忘又无法割舍。

注释:

  • 随缘到:随意地来到。
  • 云霞:指晚上的彩云。
  • 僧房:僧人的居住处。
  • 勾漏迹:指古代道士隐居或修炼的地方的遗迹。
  • 惆怅:感到忧伤或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山水的描绘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奎游历北山时,正值秋季,诗人闲游于普福寺,心境宁静,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古寺的幽美与宁静,传达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的开篇“古寺随缘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随性态度,随缘而行,恰如其分。接下来的“云霞晚自闲”描绘了夕阳下的宁静,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中。僧房和仙路的描写,既展现了出世的宁静,又暗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斜日明秋水,薄烟凝暮山”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光影的美妙与山水的迷人,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而“偶探勾漏迹,惆怅欲忘还”则引发了诗人的思索,面对古人的遗迹,心中生出几分惆怅,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遥远。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随缘到:诗人随意来到古寺,表达了一种随性与自在的生活态度。
  • 云霞晚自闲:晚霞的美丽使人心情放松,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 僧房开竹里:僧人的住所掩映在竹林中,增添了幽静的氛围。
  • 仙路入花间: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隐藏在花丛之间,象征着美好的追求。
  • 斜日明秋水:斜晖照在秋水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 薄烟凝暮山:薄烟缭绕于暮山之间,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偶探勾漏迹:偶然探寻古人留下的痕迹,引发了诗人的思索。
  • 惆怅欲忘还:心中感到惆怅,虽想忘却,但又难以割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霞晚自闲”与“斜日明秋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的“古寺”、“云霞”、“薄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古人遗迹,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历史与沉静,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云霞:代表着美好的自然景象,带来心灵的宁静。
  • 薄烟:象征着朦胧与神秘,增添了诗句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寺随缘到”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 A. 随意
    • B. 忙碌
    • C. 追求完美
  2. “薄烟凝暮山”中的“薄烟”代表了?

    • A. 美丽
    • B. 朦胧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王维在山水诗方面均有突出表现,李白的诗常以豪放洒脱著称,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与细腻的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奎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