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慢 长至》
时间: 2025-01-11 14:08: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鸳瓦凝霜,鸾钗亸雾,镜台初试朝寒。
共传五纹添线,葭琯阳还。
物候撩人处绣,床中刀尺任抛残。
牵情绪,偶离眼底,仍到心间。
惊乍冷,疑乍暖,搅愁思天气,忒恁无端。
岂回登高望远,先怯双弯。
背写云笺锦字,偷将红豆寄郎看。
斜阳里,淡烟暮霭,攒上眉山。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凝结的瓦片上,凤钗在雾中松动,镜台前刚刚体验到清晨的寒冷。
传说中的五纹缠绕在一起,芦管乐声传来。
此时季节变换,绣品在床上任意抛弃。
牵动着情绪,偶尔从眼底消失,却依然留在心间。
时而感到冷,时而又觉得暖,搅动着愁思的天气,真是无端无故。
哪里能回去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却先胆怯那两道弯月。
在纸上写下美好的字句,偷偷将红豆寄给心上人。
斜阳下,淡淡的烟雾和暮霭,聚集在眉山上。
注释
- 鸳瓦:形状像鸳鸯的瓦片,通常用来形容房屋的美丽。
- 凝霜:指寒霜的凝结,表现出早晨的寒冷。
- 鸾钗:一种装饰用的钗,通常与美丽的女子有关。
- 五纹:古代工艺品上的五种纹路,象征吉祥。
- 葭琯:指用芦苇制作的乐器,象征音乐和欢乐。
- 刀尺:指裁剪用的工具,这里象征着生活的琐碎。
- 红豆:象征思念,常用于表达对恋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以细腻、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并含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迁之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在复杂情感中游走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庆清朝慢·长至》是一首情感细腻、意象丰富的词作。诗中透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以“鸳瓦凝霜,鸾钗亸雾”引入,既描绘了晨寒的景象,又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提到的“物候撩人处绣”,不仅描绘了自然变化的美丽,更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
诗的中段转向情感的纠葛,“牵情绪,偶离眼底”,展示了爱情中的波动和不确定性,生动地描绘了思念的心情。尤其“惊乍冷,疑乍暖”的描写,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在情感中的迷惘与挣扎。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斜阳和烟雾的景象,给人以温柔而又朦胧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的深重。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对美好与哀愁的深刻体悟,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有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鸳瓦凝霜:以形象的意象开头,营造出寒冷的氛围,同时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鸾钗亸雾:使用“雾”字,增添了神秘感,暗示情感的复杂。
- 镜台初试朝寒:表示清晨的温度,体现出一种初醒的状态,暗示生活的琐碎。
- 共传五纹添线:指细节的丰富,描绘生活的美好与复杂。
- 牵情绪,偶离眼底,仍到心间:情感的牵引,虽然眼前模糊,但心中依然有感受。
- 惊乍冷,疑乍暖:季节变化引发的内心波动,表现了对情感的困惑。
- 岂回登高望远:反思自我,表达了对未来的思索和不安。
- 斜阳里,淡烟暮霭:最后的意象,给人以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鸳瓦凝霜”,将瓦片比作鸳鸯,增加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物候撩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在结构上,保持了词句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情感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恋爱中思念的深刻体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情感的困惑与思索。
意象分析
- 鸳瓦:象征美好的生活与爱情,体现出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 红豆:代表思念,常用于表达爱情的主题。
- 斜阳与烟霭: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鸳瓦”象征什么? A. 寒冷的天气
B. 美好的爱情
C. 自然的变化
D. 生活的琐碎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红豆”代表____。
-
判断题:诗中“惊乍冷,疑乍暖”表达了对天气的疑惑。 (对/错)
答案
- B
- 思念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梁清标的诗在描绘细腻的情感上更为内敛,而李清照则更加直接和激烈。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但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清照与梁清标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