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慢》
时间: 2025-01-26 05:14: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又还醒,醒还又梦,如环往复无端。
那堪入梦。比著醒梦尤难。
待到梦时又怕,者番未必胜前番。
无人会,有人会了,有甚相乾。
试听街头乞丐,正饥熬夜永,冷怨宵寒。
号呼惨苦,堪怜无个人怜。
不是世情落寞,乞人怜处得人嫌。
君休矣,不如归去,一枕高眠。
白话文翻译:
梦中又醒,醒后又梦,如同环绕不停的循环。
怎能忍受进入梦境?比起醒来后的梦更难以承受。
等到进入梦中,还怕这一次未必比之前的好。
无人能理解,有些人却理解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听听街头乞丐的叫喊,正饥饿熬夜受冻,怨恨寒冷的夜。
他悲惨的呼号,令人心疼,却没有人来怜悯。
这并非世情的冷漠,乞求怜悯的地方反而引来嫌弃。
君子啊,不如归去,安然一觉高眠。
注释:
- 梦又还醒: 指梦与醒的状态不断交替。
- 如环往复无端: 比喻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 无人会,有人会了: 指无人理解的感受,即使有人理解,也无所谓。
- 乞人怜: 指乞求他人的怜悯。
- 君休矣: 意为“你就此罢了”,带有劝解的意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它描绘了乞丐的生活状态,可以联系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态度,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表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擅长描绘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内心的困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通过对梦与醒的反复思索,以及对乞丐苦难的描绘,反映了时代的无奈与个体的孤独。
诗歌鉴赏:
《庆清朝慢》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反复交替,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诗的开头用“梦又还醒,醒还又梦”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循环感,梦与醒似乎没有界限。此种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迷茫与困惑。接下来的“无人会,有人会了,有甚相乾”,更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深刻思考,面对他人的疾苦,许多人选择无视,甚至产生嫌弃。
而在描绘街头乞丐的惨状时,诗人用“号呼惨苦,堪怜无个人怜”直指社会冷漠,乞丐的苦难令人心疼,但社会却对此感到厌倦。这种对比强调了人性中的冷漠与无情,使读者对社会现状产生深刻反思。最后,诗人以“君休矣,不如归去,一枕高眠”结束,表面上是对友人的劝解,实际上却是对自身无奈的自嘲与逃避,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梦又还醒,醒还又梦”:梦与醒交替,体现出一种循环的绝望。
- “如环往复无端”:形容这种状态没有尽头,令人窒息。
- “那堪入梦”:对于进入梦境的恐惧与无奈。
- “无人会,有人会了,有甚相乾”: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隔阂。
- “试听街头乞丐”:引入乞丐的惨状,强化社会的冷漠。
- “号呼惨苦,堪怜无个人怜”:乞丐的苦痛无人关心。
- “君休矣,不如归去”:劝人回去安眠,反映诗人自己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梦与醒的对比,乞丐与社会的对比,突出主题。
- 比喻:用梦境比喻人生的无常与迷茫。
- 拟人:乞丐的呼号被赋予了情感,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
-
主题思想: 此诗表达了对人生轮回无常的迷茫与对社会冷漠的控诉,反映出人们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
意象分析:
- 梦: 代表幻想与逃避,暗示对生活的无奈。
- 乞丐: 体现社会底层的苦难,反映人性的冷漠。
- 夜: 寒冷的夜象征着孤独与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反复出现的状态是什么?
- A. 醒
- B. 梦
- C. 循环
- D. 迷茫
-
乞丐的呼号给人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 A. 同情
- B. 厌烦
- C. 无动于衷
- D. 幸福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逃避
- B. 希望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C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顾随与白居易的作品均关注社会底层,顾随通过乞丐的角度表现冷漠,而白居易则通过琵琶女的悲惨经历展现对生活的无奈。两者都反映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但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顾随诗文集》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