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偈三首》
时间: 2025-01-11 01:17: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情偈三首
作者:贯休
崆峒老人专一一,
黄梅真叟却无无。
独坐松根石头上,
四溟无限月轮孤。
非色非空非不空,
空中真色不玲珑。
可怜卢大担柴者,
拾得骊珠橐籥中。
优钵罗花万劫春,
频犁田地绝纤尘。
道吾道者相招好,
不是香林采叶人。
白话文翻译
崆峒山的老人专注于一心一意,
而黄梅的真叟则无所依,无所执。
他独坐在松根和石头上,
四周海洋无边,月轮孤独。
这既不是色,也不是空,也不是非空,
在空中却有真色,非玲珑之物。
可怜那提着柴火的卢大,
在他的袋子里却意外拾到骊珠。
优钵罗花经历万劫的春天,
反复耕耘的田地没有一点儿尘埃。
道理的追随者们相互邀请,
他们并不是在香林中采叶的人。
注释
- 崆峒:指崆峒山,传说中的道教圣地。
- 黄梅:指黄梅山,寓意隐士和高人。
- 松根石头:象征自然的安静和独立。
- 四溟:四个海洋,表示辽阔无边的境地。
- 非色非空:指超越了色相和空无的境界。
- 卢大:可能是指一个隐士或普通人,象征勤劳朴实。
- 骊珠:珍贵之物,象征意外的收获。
- 优钵罗花:一种美丽的花,象征永恒的美好。
- 道吾道者:指追求道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字仲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道教诗歌闻名,作品多探讨道理与自然的关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道情偈三首》写于隐士生活的背景下,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道的思考。
诗歌鉴赏
贯休的《道情偈三首》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道教思想的精髓。诗中崆峒老人和黄梅真叟的对比,揭示了心灵的专注与浮躁的两种状态,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人在松根石头上独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仿佛在与宇宙对话。四溟的无限和孤独的月轮象征着生命的广袤和人类的渺小,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
“非色非空非不空”的反复,揭示了存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展现出一种超越的智慧。卢大的遭遇则暗示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强调了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和珍贵的能力。最后,诗人呼唤道的追随者,强调了道的真谛在于心灵的觉悟,而非浮华的追求。
整首诗在风格上简洁而深邃,语言上自然流畅,意象丰富而富有哲理,引导读者在平静中思考生命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崆峒老人专一一:崆峒山的老人心无旁骛,专注于道理。
- 黄梅真叟却无无:黄梅的高人却无所依,无所执着。
- 独坐松根石头上:独自在松树根部和石头上静坐,象征安宁。
- 四溟无限月轮孤:四海无边,唯有孤独的月亮在空中。
- 非色非空非不空:存在的状态超越了色相和空无。
- 空中真色不玲珑:在空中却存在真实的色彩,并非华丽。
- 可怜卢大担柴者:可怜那提柴的平凡人卢大。
- 拾得骊珠橐籥中:他意外地在袋子里找到珍贵的骊珠。
- 优钵罗花万劫春:优钵罗花象征着永恒的春天。
- 频犁田地绝纤尘:勤耕的田地里没有一丝尘埃。
- 道吾道者相招好:追求道的同道中人相互呼唤。
- 不是香林采叶人:强调他们并非追逐世俗花香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崆峒老人和黄梅真叟的对比,暗示不同的人生态度。
- 对仗:如“非色非空非不空”,展现出严谨的对称美。
- 象征:骊珠、优钵罗花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深层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道理与内心的宁静,强调在自然中发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呼唤同道中人的相聚与共同探讨。
意象分析
- 崆峒老人:象征修道者的专注与智慧。
- 黄梅真叟:代表超然物外的高人。
- 松根与石头:自然的宁静和坚实,象征隐居生活。
- 四溟与月轮:广袤与孤独,人生哲思的隐喻。
- 骊珠:意外的珍贵与收获,象征智慧的领悟。
- 优钵罗花:永恒的美好,象征真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道情偈三首》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贯休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卢大”指的是?
- A. 一位隐士
- B. 提柴的普通人
- C. 一位仙人
- D. 一位道士
-
诗中“非色非空非不空”表达了什么?
- A. 物质的追求
- B. 存在的复杂性
- C. 对道的理解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夜泊牛津》 - 王维
诗词对比
- 《道情偈三首》与《静夜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但贯休更注重道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孤独的情感。
- 《道情偈三首》与《登高》:两者都涉及到人生的哲理,贯休强调内心的宁静,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悲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