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李常侍》
时间: 2025-01-11 01:41: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李常侍
作者:贯休
楚水和烟海浪通,又擎杯锡去山东。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
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李常侍分别的情景。楚水与烟波浩渺的海浪相连,我举起酒杯向山东而去。虽然我想要像孤鹤一样高洁地追求道义,但在诗歌事业上却难以与远大的志向相匹敌。梦中飘入深云,香雨纷飞,吟咏之间寻找那残雪覆盖的石林是多么的空洞。何时再到你的朱门前呢?此时此刻,只有一片征帆在万里风中远去。
注释
- 楚水:指楚国的水,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锡:古代指酒器,表示庆祝或告别时饮酒。
- 道情:道教的情感,追求精神的高洁和孤独。
- 远公:指远大的志向或理想。
- 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象征着名利与地位。
- 征帆:远行的帆船,象征着离别或远行的旅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12年),唐代诗人,以其豪放、清新、幽默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李常侍分别之际,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追求理想的无奈。诗中涉及的道教思想和对孤独高洁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与理想的矛盾。
诗歌鉴赏
《别李常侍》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李常侍的深厚情谊。在首联中,诗人用“楚水”和“海浪”的意象,传达出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仿佛水波荡漾中藏着无尽的思念。而“又擎杯锡去山东”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即使即将分别,依然希望友人一切安好。
接下来的两句,“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却也流露出对自身诗业的无奈与自嘲。虽然心中有理想的孤鹤,但在现实中却难以与伟大的诗人相提并论。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友人重逢的期盼,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画面感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水和烟海浪通:描绘楚水与海浪相连,营造出一种广阔的景象,象征离别的辽阔与无尽。
- 又擎杯锡去山东:举杯告别,表示对友人的祝愿,山东作为方向,暗含旅途的开始。
- 道情虽拟攀孤鹤:想要追求高洁的理想,如同孤鹤般的清高。
- 诗业那堪至远公:与远大的诗人比肩,心中却有无奈,反映出对自身状况的自省。
- 梦入深云香雨滴:梦境与现实交织,细腻描写梦中景象,充满诗意。
- 吟搜残雪石林空:吟咏中寻找残雪的意境,象征对过往的追忆与空虚。
- 朱门再到知何日:对再次相逢的渴望与无奈,表达对未来的不确定。
- 一片征帆万里风:远行的帆船在万里之遥,象征虽远离但心中仍有牵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鹤比作高洁的理想,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楚水、烟海、孤鹤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自然与情感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依依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水:象征离别与思念。
- 烟海:暗示辽阔与无边的未来。
- 孤鹤:代表高洁的理想和追求。
- 朱门:象征富贵与地位。
- 征帆:象征远行与离别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楚水和烟海浪通”意指?
- A. 代表友人的离去
- B. 描绘自然景象
- C. 讽刺现实生活
- 答案:B
-
“道情虽拟攀孤鹤”中“孤鹤”象征什么?
- A. 高洁的理想
- B. 朋友的离去
- C. 诗人的无奈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朱门”象征?
- A. 贫穷
- B. 富贵与地位
- C. 自然的和谐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贺新郎·别友》 - 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离别,但更显豪放与洒脱,强调友情的坚韧。
- 苏轼《贺新郎·别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情感细腻而深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贯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