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周朴、张为》

时间: 2025-01-11 01:17:53

二子无消息,多应各自耕。

巴江思杜甫,漳水忆刘桢。

白发应全白,生涯作么生。

寄书多不达,空念重行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子无消息,多应各自耕。
巴江思杜甫,漳水忆刘桢。
白发应全白,生涯作么生。
寄书多不达,空念重行行。

白话文翻译:

这两位朋友没有消息,想必都在各自耕作。
在巴江的地方,我思念杜甫;在漳水的地方,我怀念刘桢。
我的白发应该全白了,生活又该怎样呢?
寄出去的书信多半无法送达,我只是空自思念,徒然地走来走去。

注释:

  • 二子:指周朴和张为,诗中提到的两位朋友。
  • 无消息:没有收到朋友的消息。
  • 多应各自耕:多半是在忙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
  • 巴江:指巴蜀地区的江河,杜甫生前在此地有很多的诗作。
  • 漳水:指漳州的水,刘桢是南朝时期的诗人,其故乡在此。
  • 白发应全白:白发应该已经全白了,暗示时间的流逝。
  • 生涯作么生:生活究竟该如何度过。
  • 寄书多不达:寄出的信件大多无法送达,表达了与朋友失联的无奈。
  • 空念重行行:徒然思念,反复走来走去,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道融,号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僧人。他的作品多为咏史抒怀,语言朴实而意蕴深厚。贯休的诗风受到了王维的影响,常表现出淡泊明志的风格。

创作背景:

《怀周朴、张为》写于唐代末年,政治动荡不安,诗人感到孤独与友人的失联,借助对友人的思念表达对生活的感慨。贯休在阐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心的惶惶不安。

诗歌鉴赏:

贯休的《怀周朴、张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全诗以“无消息”开篇,直接表达了与友人失联的挫败感,接着用“各自耕”暗示了各人的生活困境,展示出一种无奈的现实。同时,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诗人,杜甫与刘桢,既是对昔日友谊的追忆,也是对他们作品的敬仰。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自身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对生活的无力感,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悲凉。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诗人在孤独中徘徊,寄书无法送达,进一步加强了失落感。贯休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简练的语言,将友谊的珍贵与生活的艰辛巧妙结合,给人以深思。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和感受,不仅是个人感情的流露,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孤独与无奈,让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二子无消息:诗人首先提及两位朋友,暗示了友谊的疏远。
  2. 多应各自耕:生活的忙碌使得彼此无法联系,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3. 巴江思杜甫: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诗人思念杜甫,联结了地理与情感。
  4. 漳水忆刘桢:同样在水边,想起刘桢,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
  5. 白发应全白:时间流逝,生理变化反映了心境的变化。
  6. 生涯作么生:反思人生的意义,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
  7. 寄书多不达:寄信的无果,象征与友人之间的隔阂。
  8. 空念重行行:徒然的思念与徘徊,展现出孤独的状态。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巴江思杜甫,漳水忆刘桢”,形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反复:“重行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孤独感,同时也揭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人在对友情的追忆中,感慨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奈。
  • 江水:代表着友谊的怀念与流逝的岁月。
  • 书信:象征联系与沟通的渴望,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疏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位朋友是谁?

    • A) 李白和杜甫
    • B) 周朴和张为
    • C) 王维和岑参
  2. 诗人怀念的两个地方是?

    • A) 长江和黄河
    • B) 巴江和漳水
    • C) 西湖和太湖
  3. 诗中“白发应全白”的意思是?

    • A) 年龄增长,生活艰辛
    • B) 头发染白
    • C) 生活快乐

答案:

  1. B) 周朴和张为
  2. B) 巴江和漳水
  3. A) 年龄增长,生活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探讨了时间与离别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贯休的《怀周朴、张为》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对生命、友谊的思考,但贯休更偏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乐观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选读》
  • 《贯休诗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