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时间: 2025-01-26 00:36:25

经天纬地物,动必计仙才。

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

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天纬地物,动必计仙才。
几处觅不得,有时还自来。
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
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的感悟和对超凡脱俗之才的渴望。他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天道和地理的影响。虽然在很多地方都难以找到这样的才华,但有时它们又会不期而至。真正的风从素发中飘来,秋天的色彩映入心灵的窗台。面对明月下的霜蟾吟唱,最终还是要感受到神灵和鬼魅的悲哀。

注释:

  • 经天纬地:指的是掌握宇宙和大地的道理,形容人的才华和智慧。
  • 仙才:指超凡的人才,通常与神仙相联系。
  • 霜蟾:指霜冻的蟾蜍,通常与月亮相关,象征清冷和孤独。
  • 灵台:象征内心或灵魂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12年),唐代诗人,字子长,号无为居士,生于今浙江一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尤其擅长描写月景和秋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晚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感慨人生无常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歌鉴赏:

贯休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清新的意象打动人心。开篇的“经天纬地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接下来的“几处觅不得”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尽管努力寻找,却常常无法如愿。这里体现出一种对理想和才华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真风含素发,秋色入灵台”则是诗中最具画面感的部分,诗人用“真风”和“秋色”描绘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表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种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和孤独。

最后的“吟向霜蟾下,终须神鬼哀”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面向月亮吟唱,似乎在与天地对话,最终却又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悲哀,仿佛在暗示理想的追求难以实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天纬地物:表明作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
  2. 动必计仙才:强调做事要考虑到超凡的才能。
  3. 几处觅不得:表达寻找理想与才华的艰难。
  4. 有时还自来:有时理想又会自己出现,带有不确定性。
  5. 真风含素发:描绘真实的风,带有清纯的气息。
  6. 秋色入灵台:秋天的色彩映入内心,象征思考和感悟。
  7. 吟向霜蟾下:在月光下吟诵,显得孤独。
  8. 终须神鬼哀:最终感受到宇宙的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真风”与“素发”相结合,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诗中风和色彩被赋予了情感,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理想与才华的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真风:象征着自由与纯粹的理想。
  • 秋色:代表成熟、思考和生命的无常。
  • 霜蟾:象征孤独与清冷,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仙才”指的是:
    A. 普通人才
    B. 超凡脱俗的人才
    C. 书法家
    D. 政治家

  2. “吟向霜蟾下”中的“霜蟾”主要象征:
    A. 温暖
    B. 孤独与清冷
    C. 欢乐
    D. 繁荣

  3. “几处觅不得”表达的情感是:
    A. 轻松愉快
    B. 失落和无奈
    C. 愤怒
    D. 高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可以将贯休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夜思》进行对比,李白的诗中更突出个人情感与家乡的思念,而贯休则更侧重于对理想和宇宙的思考。两者在意境上相辅相成,共同描绘了对月亮和孤独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贯休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