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瀔江秋居作》
时间: 2025-04-28 23:0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瀔江秋居作
作者: 贯休 〔唐代〕
无事相关性自摅,
庭前拾叶等闲书。
青山万里竟不足,
好竹数竿凉有馀。
近看老经加澹泊,
欲归少室复何如。
面前小沼清如镜,
终养琴高赤鲤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没有事可做,便随意地抒发情感,
在庭前捡拾落叶,像是在进行一场悠闲的书法练习。尽管青山环绕,万里无边,仍旧觉得
不足,只有几竿好竹,显得清凉而充足。近看这老屋,心境愈发宁静淡泊,想要回到少室山中,
又不知该如何去做。眼前的小池塘清澈如镜,培养琴声的同时,水中游弋着红色的鲤鱼。
注释:
- 摅:抒发,表达。
- 等闲:随意,闲适。
- 好竹:指优质的竹子,这里象征着清凉、宁静的环境。
- 澹泊:心境平和,淡泊名利。
- 少室:少室山,位于河南省,是道教名山,象征隐逸生活。
- 面前小沼:指眼前的小池塘,象征宁静的生活环境。
- 赤鲤鱼:象征吉祥与富贵,常与琴声相结合,寓意心灵的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性情洒脱,喜好隐居,作品多表现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应该是在诗人隐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表达了个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内心的清净。
诗歌鉴赏:
贯休的《瀔江秋居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淡泊。诗的开篇便以“无事相关性自摅”引入,表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方式。诗人在庭前拾叶的情景,既是一种闲适的活动,又引申出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接着,诗人提到青山和竹子,表现了秋天的清凉和自然的美好,显得极为舒适。
诗中提到“欲归少室复何如”,这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少室山本身就是隐逸之地,诗人对归隐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在此刻交织。最后的“面前小沼清如镜,终养琴高赤鲤鱼”,则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小池塘的清澈和鲤鱼的悠游,让人感受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蕴含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体现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和平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无事相关性自摅:没有事情可做,便随意抒发情感。
- 庭前拾叶等闲书:在庭前捡拾落叶,悠闲自得,仿佛在写字。
- 青山万里竟不足:尽管青山环绕,感觉仍然不够。
- 好竹数竿凉有馀:几竿优质竹子,显得清凉而充足。
- 近看老经加澹泊:近看老屋,心境愈加宁静淡泊。
- 欲归少室复何如:想回到少室山中,但又不知道该如何。
- 面前小沼清如镜:眼前的小池塘清澈如镜。
- 终养琴高赤鲤鱼:养着高雅的琴声和游弋的赤鲤鱼。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池塘比作镜子,强调其清澈。
- 对仗:使用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淡泊名利、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宁静。
- 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竹子:象征着高雅和坚韧。
- 小沼: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 赤鲤鱼:象征着吉祥与富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少室”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河南省的少室山
- B. 四川的少室山
- C. 浙江的少室山
-
诗人通过“面前小沼清如镜”描绘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活的繁忙
- C. 社会的纷扰
-
诗中提到的“好竹数竿”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高雅与清凉
- C. 忧伤
答案: 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山中问答》 贯休:表现对隐居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 陶渊明:同样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
- 《竹里馆》 王维:通过竹子来表现自然之美与隐逸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唐代诗歌的经典选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
- 《贯休诗集》:收录贯休的诗作及其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