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淮西总领张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

时间: 2025-01-11 05:22:41

别来秋易过,幽桂两番开。

去岁人同赏,今宵梦自回。

飞云遥楚岫,斜照直秦淮。

地念曾游处,春行或许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寄淮西总领张少卿并呈建康留守章侍郎二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别来秋易过,幽桂两番开。
去岁人同赏,今宵梦自回。
飞云遥楚岫,斜照直秦淮。
地念曾游处,春行或许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诗中提到,分别以来秋天已经悄然过去,幽香的桂花已经开了两次。去年与朋友一同赏花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而今夜却只能在梦中重温。远处的云彩飘过楚山,斜阳照射着秦淮河。心中怀念曾经游玩的地方,期待春天再能相伴而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别来:自从分别以来。
  • 秋易过:秋天容易过去。
  • 幽桂:指幽香的桂花。
  • 去岁人同赏:去年和朋友一起赏花。
  • 梦自回:在梦中回忆。
  • 飞云遥楚岫:远方的云彩飘过楚山。
  • 斜照直秦淮:夕阳斜照在秦淮河上。
  • 地念:心中怀念。
  • 曾游处:曾经游玩的地方。
  • 春行或许陪:春天或许能再次相伴。

典故解析

  • 秦淮河:位于南京,是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重要场所,象征着繁华与美好回忆。
  • 桂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思念之情,常在秋季开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仲明,号东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咏物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淡雅的情趣和深厚的感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镃与友人分别后,回忆往昔相聚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天的桂花开为引子,结合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两句“别来秋易过,幽桂两番开”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作者在秋天的桂花香中,回忆起去年与友人共赏的情景,表现出友谊的珍贵与时光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飞云遥楚岫,斜照直秦淮”描绘了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苍茫的美丽。诗人在描写云彩与夕阳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地的怀念,显示出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两句“地念曾游处,春行或许陪”则充满了期待与希望,表达了对未来再次团聚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来秋易过:自从分别以来,秋天悄然过去,暗示时间的飞逝。
  • 幽桂两番开:桂花在秋天开了两次,象征着记忆的持续和友谊的长久。
  • 去岁人同赏:提及去年的共同经历,强调了友谊的温暖。
  • 今宵梦自回:在梦中重温往昔,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飞云遥楚岫:描绘自然景色,增加诗的意境。
  • 斜照直秦淮:夕阳映照下的秦淮河,形成画面与情感的交融。
  • 地念曾游处:怀念曾经游玩的地方,表达思乡情怀。
  • 春行或许陪:期待春天再与友人相聚,传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云遥楚岫,斜照直秦淮”,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云和夕阳比作思念和回忆,增加了诗歌的意象。
  • 意象:秋天的桂花、飞云、斜阳等意象交织,丰富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了友谊的珍贵和时间流逝的无情,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团聚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花:象征着高洁、思念与秋天的美丽。
  • 飞云:象征着自由与遥远的思绪。
  • 斜照:夕阳的光辉,象征着温暖与情感的寄托。
  • 秦淮河: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承载着诗人对故土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桂”指的是什么花?
    a) 梅花
    b) 桂花
    c) 牡丹
    d) 兰花

  2. 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主要通过什么意象?
    a) 夕阳
    b) 桂花
    c) 飞云
    d) 大海

  3. 诗中的“飞云遥楚岫”主要描绘了什么?
    a) 人与人的相聚
    b) 自然的景色
    c) 时间的流逝
    d) 对故土的思念

答案

  1. b) 桂花
  2. b) 桂花
  3. b) 自然的景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王维《鹿柴》: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张镃与李白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与情感,但张镃更侧重于友谊的细腻表达,李白则多表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 张镃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与唐代诗风的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讲》